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当北方已入寒冬,岭南仍草木葱茏、暖意融融。作为冬季起始的节气,立冬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休养生息,为来年生机蓄力。
因五岭屏障与临海环境,岭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热多雨,冬季亦暖燥交替。故岭南立冬养生不可照搬北方“闭藏进补”,需遵循中医“因地制宜”原则,以“养藏”为纲,兼顾“清热、祛湿、润燥”。
岭南气候与体质特点:非典型“冬藏”环境
气候特点:湿热未退,燥气渐起
立冬时节,岭南白天最高气温仍可达25℃以上,有“十月小阳春”之称。此时雨水未断、湿度偏高,外湿易侵袭人体困阻脾阳;北风南下后雨量减少,又易出现“干热”“凉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咽燥等不适。
人群体质:脾胃多湿,气阴易亏
长期湿热环境下,岭南人群体质呈共性特征:湿热体质者面垢油光、口苦身重、大便黏滞;脾虚湿困者脾胃运化弱,水湿内停成“内湿”,易诱发疾病;气阴两虚者因气候耗气、饮食辛辣、熬夜等,常感乏力、口干、心烦失眠。
因此,岭南立冬时节,养生需在“养藏”固阳基础上,兼顾“清化湿热、健脾益肺、益气养阴”。
立冬养生核心原则:收、润、健脾
起居养生:早卧晚起,防寒保暖
《黄帝内经》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岭南虽暖,仍需顺应节律:建议23时前入睡,晨起待日出后再活动;早晚注意保暖,头部戴薄帽、足部穿覆踝鞋袜、背部加背心,防范风寒。
饮食养生:平补清补为主,忌峻补厚腻
饮食需“补而不燥、润而不腻”,忌盲目进补羊肉、鹿茸等。健脾祛湿可选山药、莲子等;益气养阴宜用太子参、五指毛桃(尤适岭南)等;润肺生津可食梨、莲藕等;肉类优先鸭肉、鱼肉,牛肉需少量并配白萝卜。
运动养生:动静结合,不宜大汗
冬季运动忌大汗,防阳气外泄。推荐太极拳、散步等温和项目,选阳光充足的午后锻炼;运动后及时擦汗换衣,饮温水补津液。
情志养生: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冬季对应“肾”,需精神内敛以固肾精:保持心态平和,多参与听音乐、静坐等活动;午后晒背可温通经脉、提振情绪;通过冥想等调节情绪,助身心协调。
立冬是阴阳转换关键节点,岭南养生是“平衡的艺术”:既要“冬藏”休养,又要应对湿热燥邪,做到补而不燥、清而不寒、润而不腻。养生在日常,愿这份指南助您安然度冬,为来年健康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