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讯 日前,笔者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药问题,广州市以“基层药品联动保障行动”为抓手,通过小切口推动大民生服务改善。目前全市已有10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一类门诊特定病种(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服务,优先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签约居民提供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流转服务。其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在加快调试,预计今年年底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据统计,广州市已开通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种类平均增加约200个品种,3000多个品规,慢性病处方药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有约15万人次享受医保电子处方外配服务。
据悉,广州市外配处方流转已覆盖广东省指定的“双通道”药品、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药品及一类门诊特定病种药品。慢性病参保人在“家门口”的定点零售药店直接取药,或通过快递配送上门,并同步实现医保统筹结算。
这一便民举措的落地,源于广州市卫健、医保部门近年来的系统性谋划与协同发力,通过“强基层、优签约、破痛点”三步走策略,逐步打通基层用药“最后一公里”。
以“强基层”筑牢服务根基。近年来,广州市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与扩容下沉,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实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重点推动实施紧密型镇村一体化管理,实现村卫生站医保定点100%全覆盖,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医保结算。同时,加快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升级,全市近八成(1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的推荐标准,创建社区医院73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切实筑牢“小病在基层”的服务基础。
以“优签约”夯实服务纽带。聚焦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今年3月份,广州市卫健、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联合出台广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十项措施,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2.0版,通过医保基金增量投入、丰富服务内涵、推广港式家庭医生服务等举措,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多灵活的“点单式”签约服务。同时,在政策层面上为基层加速推进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流转服务“松绑”,为慢性病管理的稳定性、连续性创造了有利条件,签约居民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目前已培养超千名港式家庭医生,建成并投入使用101家港式家庭医生诊室,重点人群签约率超90%,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基层就诊,基层诊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4年增幅达到16.67%,为外配处方服务的推广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以“破痛点”打通服务堵点。为保障参保人的用药需求,广州市医保部门先行先试,近年来先后将“双通道”药品、普通门诊及一类门特药品纳入外配处方医保统筹结算范围,即定点医疗机构“应配尽配”院内药品的基础上,对于参保患者急需但本院暂未配备的药品,医保医师可开具外配处方,通过广东省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至“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参保人可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凭处方买药”功能,在线查询处方、自主选择药店、完成支付并享受药品配送上门或者自行到店取药。
今年,为更好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的问题,卫健、医保部门深化联动,重点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外配处方业务,优先保障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一类门特用药需求,以“处方流转”补充基层用药供给,更好满足了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用药需求。
下一步,广州市将持续跟踪服务运行情况,根据群众需求动态更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内药品目录,加速推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门特外配处方服务实现全覆盖,确保患者在“家门口”能获得稳定且确有需要的药品供应,努力实现“家门口看病、配药在身边”。
(穗卫健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