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在中青年人群中表现更为显著。作为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常因起病隐匿而被忽视,最终可能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萎缩等严重并发症。为有效防控高血压,公众可遵循以下科学预防措施。
体重管理
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18岁及以上成年人应坚持规律运动和均衡膳食,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之间,计算公式: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同时,需关注腰围控制,男性腰围应低于85cm,女性应低于80cm,以预防中心型肥胖(典型表现为腹部脂肪堆积)对血压的潜在影响。
饮食调控
饮食方面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优质植物油,如茶油、亚麻籽油、橄榄油、大豆油,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动物油脂使用,并严格控制每日用油量。烹饪方式建议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炸。
推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可使用控盐勺精准控制用量,或采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以降低钠摄入。过量摄入钠盐会显著增加高血压风险。
生活习惯调整
生活中戒烟限酒。吸烟(包括传统烟草和电子烟)及过量饮酒不仅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与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风险相关。建议高血压患者尽早戒烟并避免饮酒。
血压监测
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习惯,可通过家用血压计自测或医院检测。家庭测量中,若连续多次出现收缩压(高压)≥130mmHg或舒张压(低压)≥80 mmHg,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评估与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健康监测,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