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季来临,梭子蟹、皮皮虾、生蚝等海鲜大量上市,医院的风湿免疫科近期接诊的痛风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多数患者发病前存在大量食用海鲜并饮酒的行为。
典型案例分析
梁先生(化名)因朋友聚餐时食用海鲜并饮酒,次日突发足部红肿剧痛,经诊断为急性痛风发作。据其描述:“当时想着尿酸控制得不错,想尝尝鲜,最后还是没忍住。”此类现象在痛风患者中具有典型性——在病情稳定期放松饮食管理,最终导致急性发作。
嘌呤代谢与尿酸控制
风湿免疫科主任韦锋指出,海鲜属于高嘌呤食物,其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尿酸是痛风发作的直接诱因。痛风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尿酸值达标的前提下适量食用,但需遵循“浅尝辄止”的原则,配合充足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即使是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过量摄入仍可能打破代谢平衡。”
果糖摄入的隐性风险
韦锋特别提醒,除高嘌呤食物外,果糖摄入是痛风防控的另一重要环节。果汁、含糖饮料中的果糖可代谢产生单磷酸腺苷,进而增加尿酸生成。“许多患者只注意控制海鲜和酒精,却忽视了果糖的潜在危害。尿酸高的人群应严格限制果糖摄入,以白开水作为主要饮品。”
痛风的多系统危害
韦锋表示,痛风的危害远不止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骨质破坏与痛风石形成;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可引发尿酸性肾病、肾结石,甚至肾衰竭;高尿酸血症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部分患者认为痛风只需发作时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综合防控措施
饮食管理:限制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严格禁酒,避免吸烟;减少果糖饮料摄入,每日饮水量≥3000毫升。
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受凉;增加新鲜蔬菜摄入;控制体重,改善代谢功能。
医学监测: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遵医嘱规律使用降尿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