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三伏天”来临,高温天气易导致市民出现身体不适,甚至中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翁胤仑副教授指出,掐人中、自行用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5-08/18/018458.html

等待处理…

中暑急救有误区

专家支招科学应对三伏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黄睿 张阳
2025年08月18日

“三伏天”来临,高温天气易导致市民出现身体不适,甚至中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翁胤仑副教授指出,掐人中、自行用药等常见的中暑“急救法”存在误区;临床营养科陈超刚教授表示,多喝水、清淡饮食、忌乱饮食是“三伏天”健康膳食的三大要点。

急救误区解析

掐人中非有效急救法:中暑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产热与散热平衡严重失调,降温并脱离热源是首要措施。掐人中仅能通过疼痛刺激唤醒意识,与掐大腿的作用类似,无法解决中暑的核心问题;对于昏迷病人,掐人中还可能因疼痛刺激引发误吸窒息,存在加重病情的风险。

错误补水方式:夏季中暑后,大量出汗者需合理补水,但不建议大量饮用凉白开。因大量出汗伴随电解质流失,若仅大量饮用凉白开,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时可引起脑水肿昏迷。专家表示,中暑时切忌“一口闷”式大量喝凉水,应少量、多次饮用,适当加盐效果更佳。

用药误区警示

藿香正气水不适用中暑:不少人认为中暑后喝藿香正气水有效,翁胤仑副教授明确表示对此不推荐。一是藿香正气水的功能主治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并非针对中暑;二是其酒精含量达40%~50%,服用后可能加重脱水,加剧中暑损伤。

退烧药适得其反:将中暑发热等同于普通发热而服用退烧药,也是常见误区。中暑发热是因人体散热中枢受阻、热量在体内积聚,无法通过出汗散热;而退烧药主要通过促使身体发汗降温,中暑后服用会适得其反。因此,中暑后首选物理降温。

三伏天健康饮食要点

多喝水、清淡饮食、忌乱饮食是“三伏天”健康膳食的三大要点。

补水方法:高温天气下,不论是否运动都应增加液体摄入。一般情况下,每日饮水量为1500~1700ml;出汗较多时可增至2000~3000ml。若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每小时饮水量至少为500~1000ml(约2~4杯)。烈日下工作者因汗液大量排出,可饮用含钠或盐的水,含盐量以0.15%~0.2%为宜。

饮食原则:高温天气饮食应尽量清淡,可适当偏咸以补充盐类(高血压患者除外)。主食可搭配菜粥、小米粥、黑米粥、玉米羹等;多吃冬瓜、黄瓜、葫芦瓜、胜瓜、西瓜等水分含量高的蔬菜水果,补充水分、钾及其他微量营养素;就餐时可饮用菜汤、瓜汤,助力机体水合作用和营养代谢。荤菜宜选择清蒸鱼、白灼虾、豆腐汤等。传统食疗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汤、菜中可适量放姜,减少因饮用凉水过多导致的胃部不适。

饮食禁忌:含酒精或高糖的饮料会导致身体流失更多体液,不宜饮用;冰冻饮料易引发胃部痉挛,需尽量避免。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饮水量应遵医嘱,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同时,应减少摄入炸、煎等高油高脂食物;高温期间人体消化能力减弱,需避免暴饮暴食,少吃坚果、干豆等不易消化或易胀气的食物。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 翁胤仑、临床营养科主任 陈超刚)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