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急诊急救作为医疗救治的前沿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始兴县大力整合县域急救资源,完成县医共体总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5-08/18/018444.html

等待处理…

始兴县急救体系稳步升级

从“县级强”到“县域强”

李虹蔚
2025年08月18日

急诊急救作为医疗救治的前沿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始兴县大力整合县域急救资源,完成县医共体总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推动四间基层乡镇分院急救分站运行,全部乡镇分院完成胸痛单元注册。基层机构有效开展溶栓治疗,实现“零的突破”。全县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分43秒,有效推动急诊急救能力由“县级强”向“县域强”转变。

缩小县域内急救半径让急救站扎根百姓身边

2024年,始兴县投入专项资金80万元,标准化建设马市、顿岗、罗坝、隘子4个乡镇急救分站,成功缩小县域内急救半径,为患者争取救治“黄金时间窗口”。

隘子镇居民官秋(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幸亏有隘子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的及时救治,不然真不知道会怎样。真心感谢他们!”官秋的成功获救,离不开乡镇急救分站的设立。

因突然胸痛难忍,官秋被送往隘子镇中心卫生院,经检查确认为胸痛患者。

“我们紧急启动胸痛急救流程,并联系了县人民医院。患者一到达县人民医院,便被立刻推进手术室。”隘子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饶丹介绍说,乡镇急救分站大幅缩短了急救平均响应时间。自2024年5月1日隘子镇急救分站正式上线以来,救治体系取得显著成果,成功转运一百多名患者到上级医院救治,其中实现胸痛患者院前溶栓5例,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手术成功率。

这只是急诊急救网络体系建设的缩影。始兴县医共体总医院(始兴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先后通过了国家二级卒中中心和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认证。2024年8月,全县所有乡镇分院实现胸痛单元注册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已有70%的乡镇分院成功通过胸痛救治单元省级验收。103个村卫生站设立胸痛急救哨点,分批配备便携式心电图机与急救药品包。形成“县城有中心、乡镇有分站、村里有哨点”的立体网络。

数据见证成效。2024年,始兴县120应急救护指挥中心出诊达4000余人次。其中乡镇急救分站仅运行8个月,出诊人次约占全年人次的20%,3分钟出车率达95%以上。县域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率下降6%,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15%。

资源整合激活县域急救动能

“救护车还没到医院,抢救方案就已经制定好了。”这是始兴县“上车即入院”智慧急救模式的真实写照。通过信息实时共享,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数据同步传输至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县级医院多学科团队同步研判,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方案先到”,让急救从“患者等诊疗”转变为“诊疗等患者”。

这样的变化源于始兴县以紧密型医共体为纽带的“一盘棋”改革。全县为10家乡镇分院统一配置心电图机、肌钙蛋白检测仪、AED除颤仪及溶栓药品等物资,医疗设备、药品耗材与信息化资源实现统筹整合,县域急救能力随之整体跃升。

转诊服务的高效运转成为分级诊疗的关键一环。县域医共体转诊与连续性服务管理中心的设立,为双向转诊搭建起“高速通道”——专职管理人员全程跟踪,转诊流程持续优化,绿色通道确保无缝衔接,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地生根。

优质资源的下沉更离不开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始兴县医共体总院为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提供全流程支持,从技术指导、培训考核到评估验收、质控检查,层层把关确保救治质量。连续四年,县级专家团队以常驻及柔性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分片区对乡镇分院进行组团式帮扶,将县级医疗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以“传授、帮扶、带动”的方式传递到基层,让乡镇分院也能挑起急救重担。

(作者单位:始兴县卫生健康局)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