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讯 近期,惠州不少街坊就医时发现,药费、检查费更省了。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惠州深化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目前已有超过1000种药品、34类常用耗材纳入政府“团购”;国家立项的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落地实施后,平均降幅超过28%。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是惠州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引擎,深化医改送出的民生大礼包。该市通过构建系统性推进全市医改的“1+N”政策体系,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提供有力保障,推动“集采惠民、支付牵引、分级提质、价格优化、智慧防控”这“五驾马车”协同发力,让医疗保障更优质、可及、可持续。
集采降价更惠民 支付机制更合理
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方面,惠州市将其作为深化医改的突破口,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集采药品优先进院采购的通知》等专项文件,建立医保、卫健跨部门协作机制,压实医疗机构集采主体责任,建立“一院一策一品种”跟踪督导制度,全面落地国家和省级集采成果。自2019年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节省药品费用52.2亿元、医用耗材费用12.76亿元,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同样成效显著。惠州市制定印发《惠州市优化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实施方案》,重点提高儿科、中医等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其中,磁共振平扫从827元降至505元,降幅38.94%。2021年以来累计调整5467项,建立全市同级同价体系,累计增加医疗服务性收入4.3亿元。2024年新增及修订实施技术创新项目97项支持临床发展。
在医保支付方式上,惠州推出DIP2.0版分值库,动态优化病种分值和调整机制,使医保报销更关注“得了什么病、治得怎么样”,而非检查项目多少。同时制定65个中医优势病种,动态扩大基层病种及中医基层病种至400个,实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同病同质同价”支付。龙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将探索试点总额付费改革,按照“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让医共体内双向转诊患者“只需付一次起付标准的费用”。
分级诊疗成效凸显 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惠州市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医保调节作用促进分级诊疗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通过差异化报销比例、基层医保资金倾斜等措施,鼓励参保人选择基层机构就诊。数据显示,2024年市域内住院率达93.4%,县域内住院率达77%,基层门急诊量和住院量较“十四五”初期分别增长10%、24.4%。
在强化基金监管方面,惠州市实现定点医药机构智能监控系统100%覆盖,强化事前提醒、事中拦截、事后追溯全流程监管。对高额费用病例实行智能审核叠加人工核查,深化药品“一物一码”全程追溯应用。加强多部门协同执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2024年全市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增长率控制在0.24%,住院费用连续4年实现负增长。
据悉,惠州将持续推进集采药品“亮身份”、深化DIP支付改革、优化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深化“互联网+医保服务”等重点任务,让医改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