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4岁的张女士(化名)因“反复鼻塞、流涕2年余,加重3天”,到医院就诊。经诊断,其患有“慢性鼻窦炎、肥大性鼻炎”,需接受手术治疗。然而,术前突发的感冒,却让这场手术不得不延期。看似普通的“小感冒”,缘何成为手术的禁忌?麻醉科医生结合真实案例与数据,剖析背后潜藏的风险逻辑。
感冒对手术安全的威胁
感冒时呼吸道处于高敏状态,麻醉过程中气管插管极易诱发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研究显示,感冒患者出现此类症状的发生率较健康人群激增7倍,一旦发生,患者声门瞬间紧闭导致严重缺氧,若持续5分钟,可引发脑损伤甚至心脏骤停。2021年《麻醉学》期刊数据表明,感冒患者手术中支气管痉挛风险达12.3%,远超健康人群的0.8%。同时感冒引发的咳嗽、脓痰使气道分泌物显著增多,全身麻醉后患者丧失自主咳痰能力,大量痰液易堵塞气管引发窒息,术后肺部感染几率也将提高3倍以上。此外,体温每升高1℃,人体基础代谢率增加10%~15%,心脏泵血量需提升50%,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中极易出现血压失控或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不同手术类型的应对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手术,面对患者感冒时的处置方法存在显著差异: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为首要目标,针对大出血、胃肠穿孔、脑疝等危及生命的紧急病症,需立即开展手术;而鼻窦炎、疝气、关节置换等择期手术,为确保手术安全,需推迟至患者感冒完全痊愈后再进行。
患者术前准备的关键要点
患者在术前应采取科学的准备措施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前7天需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外出规范佩戴口罩,每日监测体温,若体温≥37.3℃应立即联系主治医生。若因感冒需延期手术,需满足体温持续3天正常、咳嗽脓涕症状消失、胸部X线检查无肺部感染、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等标准。此外,每日保证2000mL温水摄入可稀释痰液,鼻部手术患者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则有助于将感冒病程缩短1~2天,促进身体康复。
暂停手术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医学基于生命安全的审慎考量。只有患者充分了解风险、积极配合干预,才能以最佳身体状态迎接手术,最大程度保障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