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暨戒烟门诊,主治医师李桃已深耕烟草依赖治疗领域近7年。自2018年戒烟门诊开设以来,她每周固定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5-05/26/018142.html

等待处理…

青春无“烟” 从拒绝“第一支烟”开始

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朱琳
2025年05月26日

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暨戒烟门诊,主治医师李桃已深耕烟草依赖治疗领域近7年。自2018年戒烟门诊开设以来,她每周固定坐诊半天,帮助烟民摆脱成瘾困扰。通过临床观察,李桃发现,前来就诊的戒烟者中,半数吸烟者的烟龄始于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时期,学业压力增大是他们接触第一支烟的主要诱因。“青少年时期是成瘾行为的高风险阶段,‘对第一支烟说不’至关重要。”李桃说。今年5月31日是第38个“世界无烟日”,其主题“拒绝烟草诱惑,对第一支烟说不”正是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发出呼吁,警惕烟草诱惑,远离健康风险。

从“酷炫”到行为成瘾的陷阱

在如今的烟草市场,电子烟、草本雾化器等新型烟草产品层出不穷,它们以新奇外观、多样口味吸引着青少年的目光。

“传统烟草初吸时往往口感呛人,而电子烟却有甜味等多种口味。”李桃介绍,有研究表明,尝试过电子烟的青少年成年后吸烟的概率比未尝试过任何烟草制品的同龄人高3倍。今年2月,她接诊了一位高二女生小雨(化名)。小雨原本成绩优异,但随着学业难度增加,成绩出现下滑,且家长对她的学业期望很高,让她压力倍增。此时,朋友向她推荐水果口味的电子烟,称其能醒脑提神、提高记忆力。小雨尝试后,发现电子烟确实能短暂缓解焦虑,逐渐对其产生了依赖,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这本质上是‘有伤害的自我疗伤’。”李桃分析,当青少年面临压力或社交困境时,吸烟便成了临时“解药”。商家为了加速青少年成瘾,设置了重重陷阱:社交媒体上的“烟雾技巧”网红挑战赛、号称添加维生素或胶原蛋白的虚假宣传,以及蓝牙调控尼古丁浓度等科技感设计。

更具隐蔽性的是草本雾化器的“健康谎言”。李桃表示,商家宣称“零尼古丁”,但其中的气溶胶及未充分燃烧的物质中含有甲醛等有害成分,依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长期保持吸入行为,很容易导致行为成瘾。”

从生理层面看,电子烟和传统烟草对青少年的危害都不容小觑。李桃介绍:“电子烟短期内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咽喉痛等症状,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甚至可能诱发过敏或哮喘发作。长期使用会损伤肺部,影响免疫系统和神经发育。而传统烟草的危害更为人熟知,其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成分,数百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至少70种为致癌物,长期吸食会引发多种严重疾病。”

在心理层面,吸烟成瘾会让青少年产生社会隔绝感和空虚感。“青少年吸烟往往源于从众好奇心理,想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某个群体,但实际上,吸烟并不能真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过度依赖烟草会使他们忽视从兴趣爱好培养、社交能力提升等方面获取正向情感,难以真正融入积极健康的社交圈子。”李桃说。

“关键是找到健康的压力出口”

在李桃的门诊中,有一位30岁的企业主管王生(化名)。他从18岁开始吸烟,最初是为了缓解压力。进入职场后,吸烟逐渐成为他社交的一部分,一天要吸1~2包。半年前的一次体检中,他被查出肺部有直径约2cm的结节,医生严肃地提醒他必须戒烟。

李桃运用动机访谈法,帮助王生坚定戒烟决心。“首先引导他思考戒烟的原因,让他自己找到内在动机。他提到对身体健康的担忧,以及家庭因为他吸烟经常争吵,这些让他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李桃说。此外,药物辅助也是重要手段。李桃为王生开具盐酸安非他酮,可以调节戒烟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问题。目前,王生已成功戒烟半年,身体状况也在逐渐好转。

对于青少年,李桃更侧重于心理干预。“人类自身能够分泌多巴胺,无需依赖外物。关键是找到健康的压力出口。”小雨通过正念训练、腹式呼吸等方法替代吸烟来缓解压力。李桃教小雨吸气时肚子向外鼓,呼气时肚子向内收,同时强调非评判的态度关注当下的理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雨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对电子烟的依赖也逐渐减少。“现在,她能正常投入学习,虽然偶尔仍会有压力,但已经能够通过这些方法自我调节,不再依赖电子烟了。”李桃欣慰地说。

在社会层面,监管机制和宣传教育同样不可或缺。目前,政府部门研发的戒烟小程序为控烟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中国疾控中心研发的“帮你戒烟”APP,为吸烟者提供在线咨询和戒烟工具;深圳的“别抽啦”小程序,支持公众投诉违规吸烟售烟行为。李桃建议,政府应加强对烟草行业的监管,严格禁止针对青少年的烟草广告,限制烟草产品的包装和口味,提高烟草税收和价格,增加青少年购买烟草的难度。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烟草危害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通过科学实验和真实案例,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吸烟的危害。

此外,家庭和社区也应肩负起相应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引导。社区可以组织反烟公益活动,营造无烟社区环境,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远离烟草。“只有多方携手、形成合力,才能筑牢‘拒绝第一支烟’的防线。”李桃呼吁。

(医学指导: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戒烟门诊主治医生 李桃)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