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肥胖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中医名著《傅青主女科》提出,肥胖会导致不孕,因为肥胖会影响女性的排卵和男性精子质量,从而影响生育。中医认为“十个胖子九个虚”,肥胖多源于脾阳虚或肾阳虚。苹果型肥胖即脂肪堆积在腰部,内脏周围脂肪多,属于脾阳虚,湿浊积滞于中焦;梨型肥胖即脂肪堆积在大腿和臀部,属于肾阳虚,湿浊积滞于下焦。
轻松辨别体质
虚胖人群的体质特征为“喝凉水都长肉”,此类人群身上的肉比较软且容易下垂,身体容易乏力、爱出汗;食量少,但一直瘦不下来;小便颜色清淡,大便稀烂,且手脚冰凉,容易浮肿。实胖人群的体质特征为实实在在的“胖”,身上的肉比较紧实,面色红润且有光泽;食欲很大且容易饿;小便颜色黄,易便秘,大便容易粘马桶;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
中医减肥妙招
中医减肥秉持“一人一方,多管齐下”的理念,强调个性化调理。目前常用针灸、艾灸、推拿、穴位埋线、拔罐、耳穴等,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代谢与脏腑功能,辅助管理体重。
适用人群。中医减肥适用于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体重却反反复复的人群;备孕、产后、更年期体重失控,包括激素型肥胖人群;常年手脚冰凉、便秘或腹泻的“难瘦体质”人群;肚子、大腿胖,但四肢纤细,内脏脂肪超标风险的局部肥胖人群;工作压力大,靠进食缓解焦虑,压力型“过劳肥”人群。
针灸减肥。现代研究证实,针灸能激活棕色脂肪产热,日均可多消耗200大卡能量,相当于慢跑30分钟。据《中国针灸》2022 年研究发现,针灸可调节人体饥饿素和瘦素水平,抑制食欲,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针对“压力肥”“过劳肥”人群有明显效果。针灸可补可泻,适用于虚胖、实胖人群,对苹果型肥胖者效果较好,每周需进行 2~3 次治疗。常选取胃经的天枢穴、上巨虚等穴位,达到健运脾胃,增强中焦气化功效。
穴位埋线。穴位埋线非常适合忙碌的上班族,其原理与针灸减肥相同,通过将可吸收胶原蛋白线植入穴位,对经络进行持续长达15天的刺激,实现在吃饭、睡觉过程中悄悄燃脂。
拔罐减肥。部分人群节食后反而更臃肿,可能是痰湿淤堵所致。拔罐减肥是通过负压吸出体内深层湿寒,疏通膀胱经、带脉等经络。拔罐后皮肤出现水雾,代表湿气排出,次日可见腰腹围度变化,尤其适合腰腹、大腿等顽固性脂肪堆积区域。
推拿减肥。通过沿着经络推拿,促进淋巴排毒,可改善水肿型“假肥胖”。
口服中药。针对没时间就医或顽固性肥胖人群,经中医师辨证后,可选择口服中药。虚胖人群适用防己黄芪汤、补中益气汤;实胖人群适用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日常代茶饮。虚胖人群可取陈皮5g、茯苓20g、葛根15g、山楂10g、肉桂5g,适用于痰湿、阳虚证型虚胖者;实胖人群可取决明子 10g、陈皮5g、茯苓20g、枸杞15g、菊花10g,适用于湿热、气郁证型实胖者。
个人体质、生活习惯、饮食搭配等均会影响中医减肥效果。因此,进行中医减肥时,首先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及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咨询、治疗;中医减肥侧重身体整体调节,需避免过度节食,经中医师辨证后,可结合中药沐足及穴位减肥贴,协同进行体重管理。
肥胖预防秘诀
迈开腿。最经济有效的扶阳方式为坚持运动,可选择适合自身且易长期坚持的项目,如慢跑、游泳、瑜伽等,依据个人体能,合理规划运动时长与强度。
减轻压力。压力大易引发暴饮暴食,可通过冥想、深呼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身心平衡。
避免熬夜。丑时(凌晨1~3 点)为肝经当令时段,需保证肝脏休息,维持脾胃正常功能。此外,充足睡眠可稳定血糖,减少饥饿激素分泌,降低过度进食的风险。
扶阳饮食。宜食用温性、养阳、通阳食物,不易导致肥胖;应尽量少食寒凉、养阴、阻碍阳气流通的食物,避免导致肥胖。同时要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优选低糖、低脂、高纤维食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充足。把控进食量,每餐七分饱,保留饥饿感,遵循 “晚餐吃少” 原则,忌食宵夜。
减肥是一个长期过程,虚胖人群减肥时需要配合多种疗法,维持身体健康,贵在坚持,保持耐心。
栏目:体重健康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