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委讯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劳动人口大省,广东职业人群约8500万,占全国近10%,劳动者职业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为此,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计划在全省组织开展200场次以上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实现县区及重点行业全覆盖,提升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笔者从省职业病防治院获悉,近3年广东省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新业态从业者和流水线工人等群体职业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严峻,存在职业紧张、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尽管部分城市已试点“心理健康进企业”,一些企业设立EAP(员工援助计划)并提供心理咨询热线,但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和企业覆盖率低、中小微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缺失、科普力度不足、病耻感和社会歧视广泛存在等挑战。
为破解上述难题,今年广东省以宣传周为契机,启动职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关键行动。在省卫生健康委指导下,省职业病防治院联合省精神卫生中心遴选出40名专家组成省级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宣讲团师资,并于4月18日组织包括全省心理健康领域专家及技术骨干在内的100余人开展省级师资培训,着力打造职业心理健康宣讲“精锐之师”。
此次行动以“科学普及+精准干预”双轮驱动,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职业病防治和健康企业建设核心环节,通过课程精品化、形式创新化和管理闭环化“三化”举措确保实效。未来,广东还将通过标准化讲座、个性化咨询、数字化平台等多元路径,构建全周期职业健康保护体系。
“顺应职业病目录扩围趋势,我们将坚持医防融合,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健康危害,把服务重心从重点职业人群扩展到全职业人群。”省职业病防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劳动者健康,用心用情打造职业心理健康服务新标杆,为全国贡献职业心理健康“广东方案”。
(杨敏 朱琳)
相关科普详见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