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昌洪(右三)率甲状腺外科团队开展义诊活动
2008年春天,5岁的小军(化名)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命悬一线;2025年春天,已长大成人的他带着跨越17年的感恩之心,踏上了寻找救命恩人的旅程。
5岁患儿的生命保卫战
事情追溯到2008年4月27日深夜,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肇庆一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面色苍白、满脸血污的小男孩。男孩名叫小军,年仅5岁,因咽喉痛、鼻塞数日后突发多次呕血,入院时已呕出约300ml鲜血,并出现失血性休克。儿科医生迅速展开抢救,输血、补液、洗胃、止血……但小军的病情仍未缓解。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小男孩的生命体征逐渐恶化。
彼时还是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的邱昌洪接到会诊请求后,连夜赶到现场。经查体,他判断患儿极可能因剧烈呕吐导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保守治疗进展较慢,手术探查出血点是有效途径。但手术风险较高:小军年龄小,出血部位不明确,术中极可能因无法止血而危及生命。
“我们全力以赴!”面对家属愿意“剖腹探查”的信任,邱昌洪没有犹豫。4月28日凌晨3时15分,无影灯下,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拉开帷幕。邱昌洪与张鹏等组成救治团队打开腹腔,发现小军贲门胃底黏膜多处撕裂渗血,血凝块堵塞胃腔。他们精准缝扎出血点、切除部分黏膜组织送病理检验,手术一直持续到清晨5时,最终成功止血。术后,小军被转入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密切监护,邱昌洪多次查房调整治疗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术后第二天顺利转到外科三区普通病房,9天后小军顺利康复出院。
跨越时空和距离的感恩
近日,肇庆一院收到一个特殊的信访件和一封感谢信,家住湖南省株洲市的小军通过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希望找到当年为他主刀的医生,亲口道一声“谢谢”。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分,他能健康长大,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得知小军的心愿,邱昌洪既意外又欣慰,面对采访,他表示,医患重逢是常事,但每一次都提醒我们,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对生命的敬畏。
如今,小军已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他多次向父母追问病因未果,但那份对“救命恩人”的牵挂始终未减。今年3月,他通过政务平台发出寻人请求,医院迅速响应,查明主刀医生正是现任肇庆一院普通外科负责人、甲状腺外科主任邱昌洪。
“找到出血点、缝合止血,看似步骤简单,但每一步都关乎生死。”邱昌洪感慨道。时隔17年之久,他已记不清当时接诊经历,但当年那份手术同意书的签字,承载着家属对医生毫无保留的信任。而邱昌洪团队以及急诊科、儿科、手术室、综合ICU、普外三区医护人员的果断决策和精湛技术,则是对这份信任最好的回应。
对于小军而言,这段记忆也是模糊的。他仅记得“手脚被布条绑着”的片段,但父母多年来的沉默让他对真相充满好奇。直到2025年春节,他在家中翻出泛黄的住院清单,才得知自己曾在肇庆一院经历过生死劫难。“如果没有他们高超的医术,我很有可能早早地就离开这个世界,享受不到未来的人生了。”小军在感谢信中写道。
采访手记:十七年光阴,足以让稚童成长为青年,让青丝染上白发,但医者仁心与患者感恩的情谊却历久弥新。到截稿时为止,医院已主动联系小军本人,邀请他回肇庆看一看。而小军也表示近期计划踏上感恩之旅,想当面感谢赋予他第二次生命的主刀医生。这场跨越17年的重逢,为现代医患关系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作者单位: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