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小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1年前妈妈发现他睡眠中鼾声震天、鼻塞、需张口呼吸,且面容出现牙齿排列错乱,双唇增厚上翘等类似“腺样体面容”的变化。小李妈妈因网络信息疑虑不安,带着小李前往医院就诊,经详细检查,小李被确诊为腺样体肥大。
背后危害 不容忽视
腺样体亦被称为咽扁桃体,坐落于鼻咽部的顶端后壁与咽后壁交会处,是淋巴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当腺样体频繁遭遇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的侵袭时,可能引发肥大,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腺样体面容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腺样体肥大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让孩子在夜晚饱受鼾声困扰、张口呼吸之苦,还可能削弱其白天的精神状态,波及学业。长此以往,孩子张口呼吸的习惯,将对其面部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形成“腺样体面容”,特征为上颌骨拉长、腭骨高突、牙齿排列不整,对外貌造成显著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腺样体肥大还可能引发夜间睡眠缺氧,干扰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导致身高发育落后。
及时就医 对症治疗
若孩子出现频繁的鼻塞、流鼻涕、咳嗽、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尤其是夜间症状加重时,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常用方法,可直观地反映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且创伤小。然而,鼻内镜检查需要儿童的配合,对于不配合的孩子,可以选择鼻咽X线检查。
治疗方式。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尝试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更佳。腺样体手术具有微创、快速、出血少的特点,一般通过口腔进行,解除腺样体对上呼吸道的阻塞,改善孩子睡眠质量。专家指出,青春期后腺样体虽会逐渐萎缩,但等待过程中可能对孩子健康造成不可逆损害。若孩子持续出现睡眠质量下降、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且经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或已出现腺样体面容、龅牙、反颌等改变;发生反复耳部感染或鼻窦炎,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安全。一般2岁以上孩子可进行腺样体消融术。对于腺样体堵塞特别严重的孩子,评估手术获益后,1岁以上也可考虑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孩子术后恢复较快,一般当天就可以自由活动。专家提醒,单次、短时间全麻手术对孩子智力发展无不良影响,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同时,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医院进行手术,可极大降低手术复发风险。
(医学指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