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华组织脑转移瘤多学科会诊
“判断一个医疗专家会不会看病,就是看老百姓愿不愿意找你,是不是不找你不死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以下简称“南方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吴德华说。作为南方医院的杰出教授,他任放疗科主任8年,科室各项业务发展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名列全校前三,在医院排第二。
“要当好合格医生,也要成为医生科学家”
自2016年吴德华担任放疗科科室主任以来,他一直向全科青年医生灌输一个理念:不仅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医生,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成为一名医生科学家。每天早上7点,吴德华就早早到办公室,8点之前将当天需要处理的行政业务处理完毕,这在南方医院很多同事都知道。
医院放疗科会议室也是利用率最高的,每天早晨从7点到晚上12点一直灯火通明。课题组文献汇报、课题汇报、学术交流都在这里举行。“每个课题组至少要提前一周预约,很抢手。”在如此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是怎么做到让科室所有的医生从被动转主动,心甘情愿地在科研方面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和热情?让科研氛围如此积极向上?
“作为一个科主任,真正需要强化的不是作为临床专家的角色,而是管理者的角色。我是一个亚专科的专家,而不是全能专家。”吴德华说,一开始科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并不突出,每年也就两三个,他当科主任后要求科室医生,甚至物理师、技术员都要申报。“他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直盯着我们,督促我们,主动找专家帮我们修改申报材料,或者亲自修改,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写。当科里有个物理师也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真的是喜出望外,很有成就感。”科室里的同事曹传辉说。
无他,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现任南方医院放疗科副主任的官键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她表示,自己在30多岁的时候比较彷徨,觉得临床水平不错,是个挺好的临床医生,但也非常困惑,好像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专,是吴德华教授大力推行的亚专科建设帮助她解决了这种困境,这对学科和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期间,遇到有的标书可能是模棱两可的问题,吴德华会召集科内专家进行讨论,科内专家定不了,就找院内专家,院内专家定不了,就找院外专家,直到帮大家解决难题为止。 据统计,全国肿瘤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中标率大概在13%~16%之间,而南方医院放疗科每年的中标率是46%~56%。此外,他一直着力推进学科亚专科建设,头颈肿瘤、胸部肿瘤、胃肠、妇瘤等10个亚专科,每个亚专科都有独立的方向,可方便患者直接找到合适的专家。
“临床与科研相互贯通自己获益无穷”
“每一位患者生病看似是一样,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吴德华说,临床问题可以转化成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从而指导开展基础研究。而基础科研必须源于临床,最终服务于临床,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想法有态度的医生科学家。
为此,他一直把临床当作是科研实践地,查房的时候经常跟大家说,“来,针对这位患者的诊疗,我们提个科学问题。”在吴德华看来,每次查房,每位患者都不一样,解决了一个临床问题,也就培养了一种科学思维,这就是临床和科研的奇妙关系。
他常说,将临床与科研相互贯通,自己获益无穷。曾有一名晚期肾癌患者黄先生,2016年接受肾癌切除术后肿瘤却全身多发转移,造成患者痛苦不堪,辗转多家医院都以病情太重、生存希望渺茫被婉拒。家属多方打听最终找到吴德华医疗组,他没有任何犹豫地给患者办理了住院,并安排多学科会诊,给予常规化疗及靶向治疗,然而最初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病情仍在恶化。正当家属想要放弃时,吴德华基于临床问题大胆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立体定向放疗+免疫治疗”。
正是这次大胆的尝试,黄先生身上的肿瘤全部消失,8年来没有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至今未复发。时至今日,他提出的“立体定向放疗+免疫治疗”的治疗理念已得到临床广泛验证。考虑到中国肝癌患者与西方国家肝癌患者无论从发病率还是病因、预后都具有特殊性。吴德华不断优化预测、预防及治疗肝癌的中国本土策略,围绕“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策略”的研究,一干就是20余年。
2014年,吴德华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报道可预测肝癌转移lncRNA(长链非编码RNA),多层次、多维度揭示lncRNA在肝癌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鉴定出抑制该通路控制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靶点,实现了肝癌转移理论突破。2015年,吴德华团队又发现放射消融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可显著激活肝癌免疫微环境,提出“放射消融联合靶免治疗”创新性治疗方案,研究成果获国际领域关注。
“想建一座赣州家门口的南方医院”
如今,南方医院放疗科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科室迈进国内优等生行列。在将学科顺利交棒以后,吴德华谢绝了多家单位抛来的橄榄枝,主动加入到南方医院赣州医院的学科建设中。2024年5月,他被正式任命为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副院长,开启了事业上的新征程。
“孩子也大了,没太多家庭负担,能去革命老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普通老百姓不出远门就在当地接受南方医院同质化的肿瘤治疗,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真能实现建一座赣州家门口的南方医院。”吴德华说。
目前,他已对标国家卫健委三级公立医院考核的要求,建议将肿瘤规范化治疗列入南方医院赣州医院“一把手”工程。为方便当地患者,还专门成立了13个肿瘤多学科会诊(MDT)团队,全流程为初诊、疑难、复发及治疗进展肿瘤患者开展MDT,开设日间化疗门诊,大大缓解了当地民众以前看肿瘤疾病要跨省的局面,有效降低了赣南地区肿瘤患者的外转率。
针对医院肿瘤学科医教研和高层次人才不够的局面,他树立“以学为基点”的理念,每周依托南方医院放疗科平台,每天开展早交班学指南,每周六学习靶区勾画,每周四晚上读文献及课题汇报,现在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肿瘤学科已形成学习蔚然成风的好场景,并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我对学科的年轻一代很放心,也很有信心。对我个人而言,是南方医院的热土培养了我,趁现在身体情况还好,想再做一点有挑战性的事情。”吴德华说。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