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人体表皮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前体,进而转化为维生素D3,是人体维生素 D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5-03/17/017932.html

等待处理…

癌症预防 “利器” 巧用维生素 D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杨晋杰
2025年03月17日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人体表皮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前体,进而转化为维生素D3,是人体维生素 D 的主要来源。另一来源为食物获取,包含植物性食物提供的维生素 D2(麦角骨化醇),以及动物性食物提供的维生素D3(胆钙化醇)。人体皮肤合成或从食物获取的“普通维生素D” 本身无生物活性。其先被运输至肝脏,在酶催化下生成骨化二醇,随后在肾脏中形成具有活性的骨化三醇,从而发挥作用。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维生素 D 在癌症预防方面能发挥关键作用 。

助减癌症死亡率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居住在赤道附近人群阳光照射多,体内维生素 D 产生多,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日本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 D 使消化道癌症(含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提高 1.5 倍以上,且与 P53抗体有关。P53抗体是抑癌基因表达蛋白,可抑制 DNA 复制和细胞分裂防癌变。波士顿大学研究发现,严重缺乏维生素 D者即25 羟基维生素(25-(OH)-D) 含量低于12ng/ml,结直肠癌风险增 31%;维生素D 充足者即25-(OH)-D含量值为35~40ng/ml),结直肠癌风险降 27%。因此,谨慎建议肿瘤患者考虑服用维生素D,以减少癌症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

稳定免疫功能

维生素D可影响肥大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对抗病原体的效应功能,减轻过敏反应。同时,在调节自身免疫系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受体在多种免疫细胞类型中表达,生理激活的维生素D除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反应外,还可以增强天然免疫功能,抑制后天自身免疫反应。

揪出维D刺客

肿瘤患者在疾病和治疗期间,住院或居家情况多,晒太阳机会少。同时,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部分激素类药物,以及阿那曲唑、来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剂,会致使患者维生素 D 缺乏。临床主要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25-(OH)-D水平确诊维生素 D 缺乏。健康人群每天服用 400~1000IU 维生素D是安全的。肿瘤患者依据血清 25-(OH)D水平进行补充,若低于30ng/mL,通常每天至少补充2000IU 维生素 D3,持续6~8周后复查,依血液检查指标调整剂量;若达到30ng/mL,每天持续补充1000IU维持 。

科学补充维D

维生素D食物来源较少,部分鱼类,鸡蛋和动物肝脏含量比较高。日常生活中可从“晒,食,补”三方面着手。鸡蛋、鸭蛋等蛋类,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黄花鱼、三文鱼等鱼类以及牛奶等奶制品富含维生素D,可适量多食用。但不提倡盲目口服维生素D,因为过多的维生素D尤其是使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时,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尿钙血症和肾结石。

此外,人体大部分的维生素D都来自于阳光的照射,但要避免剧烈日光照射以及过长时间的日光暴露,以免晒伤。建议在10点前、14点后晒太阳;每次在阳光下暴露皮肤20~30分钟;晒双上肢、双下肢暴露的皮肤面积即可。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