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1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护士致以慰问,强调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支持优秀护士长期从事护理工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今年1月20日,以“开年第一会”的规格举办护理工作交流沟通会,探讨推进护理高质量发展,提出处理好“护理与护工、护士与医生、护理与管理、个人发展与医院发展”四大关系,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护”“工”共鸣 厘清定位
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护理与护工紧密相连,却又职责各异。护理人员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承担病情监测、治疗协助、健康指导等重任;护工则侧重于患者生活照料。然而,现实中两者职责常模糊不清。部分护理人员过度依赖护工处理基础事务,一些年资较长的护士将自己视为护工中的高级人物,削弱了护理核心价值;一些护工因培训不足、管理不善,工作质量不一,甚至出现超越职责范围的不当操作,干扰医疗秩序。
医院党委精准施策,强化培训。定期开展护理技能进阶培训与护工专业素养培育课程,建立资深护士与年轻护士结对帮扶机制,推动护理人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从97.1%跃升至100%,护工服务规范达标率由79.5%提升至88.9%。同时,明晰岗位职责边界,完善工作流程,减少护理人员对护工的依赖,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高效协同服务。
“护”“医”共济 紧密协作
护士与医生是医疗团队核心双子星。医生凭借深厚医学知识精准诊断、制定治疗策略;护士凭借敏锐观察、精心护理执行医嘱、实时反馈病情,保障治疗连贯精准。二者紧密协作程度直接关乎医疗成效与患者预后。但实际中,层级观念导致医护之间协作不够紧密。部分护士缺乏主动参与医疗决策的意识,仅将自己定位为医嘱的执行者,而有些医生也未能充分重视护士反馈的患者信息,影响医疗效果。
医院党委多措并举,加强医护关系,倡导团队合作与沟通。将党建活动融入团队建设,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完善沟通机制,搭建信息交互平台,规范沟通流程与内容模板,确保信息精准传递、反馈及时,本院医嘱执行准确率提升到99.99%。开展疾病诊疗一体化培训项目,提升医护协作默契,如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中,医护深度协作,成功完成超过500例手术。
“护”“管”共融 提升管理效能
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涉及人员调配、物资管理、流程协调、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但实际中,部分护士只关注技术操作,忽视自身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管理层也存在未充分听取护士意见建议的现象,导致管理决策与实际护理工作需求存在一定脱节。
医院党委创新驱动,重塑管理格局,为护理管理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与组织保障。党建赋能管理人才培育,设立护理管理人才孵化项目,融合党性教育、管理理论研修、实践轮岗锻炼,已培养59名骨干,充实管理梯队。引入现代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六西格玛管理等手段,精准预测患者流量与护理需求,动态调整人力物力,使护理资源利用率提升8.5%,日杂品等耗材使用量和费用分别下降7.8%~27.7%不等。深化质量管控体系建设,严格考核奖惩,激励护士提升服务质量,全院护理服务达标率从90.3%增至97.4%。
“护”“院”共荣 实现成长愿景
护士专业精进、职业晋升助力医院提升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医院蓬勃发展也为护士创造更多机遇,二者唇齿相依。但实际中,大部分护士面临职业天花板问题,一些护士缺乏明确职业发展规划,医院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也有待完善。
医院党委长远谋划,在促进个人发展与医院发展融合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编制身份方面,开辟专门渠道,优先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副高以上职称和年资较长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入编机会,本院护士1880名,正式编制710人,院内编制96人,入编率达42.9%,护理团队稳定。职业规划方面,实施“青苗计划”,为护士提供个性化发展路径建议,已有265名护士依规划成长,15人晋升关键岗位。能力提升方面,积极与高校合作,举办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护理科研培训班等,近年来已有8名护士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的实践表明,党建引领是推动护理团队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将党建贯穿于护理工作各环节,能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护理团队与医院共进共荣,为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贡献更加蓬勃的力量。
(作者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栏目:健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