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养生保健,我国历代医学经典中多有记载,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指秋三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气温逐渐由热转凉,由湿转燥,秋季的养生应顺应时令变化,尤其注意起居与精神生活的养收之道。因此,秋季的养生应从起居、精神、运动、饮食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调养,才能起到强身健体、预防保健的作用。
起居调摄 早睡早起
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因此人们在起居上应顺应时令,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着凉,以防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急性发作和加重。《黄帝内经》中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天逐渐缩短,夜间逐渐变长,故秋季应尽量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收敛肺气,“使志安宁”,早起以舒达阳气,“使肺气清”。
精神调摄 舒畅胸怀
秋季万物成熟,但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秋内应于肺,肺主忧,每逢秋季,萧瑟秋风、绵绵秋雨,万木凋零,易使人产生忧愁消极情绪,因此,秋季要注意调养情志,学会调适自己,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建议多和朋友、家人谈心,适当看电影、电视,到公园散步,听音乐,养花,垂钓等,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秋高气爽季节,外出秋游更能调养身心,舒畅胸怀。
运动调摄 增强免疫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运动锻炼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气温适中,不冷不热。可选择公园、河畔江边或运动场等进行锻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根据各自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年轻人可选择球类、跑步、骑行、爬山、游泳等多种运动。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户外散步、早操、慢跑、跳交谊舞等,运动能够有效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因此秋季运动不宜过猛,建议运动以微微出汗、不感到太疲劳为宜。运动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多喝水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并及时擦干身上汗水,更换干爽的衣服,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导致生病。
饮食调摄 滋阴润肺
岭南地区,初秋时期,夏季暑热未消,天气炎热,人们长时间待于空调房内,加之好饮凉茶、冷饮,故多见脾虚湿困之象。因此,秋季饮食要滋阴润燥,还要注意固护脾胃。饮食应以清淡、滋润为主,尽量少食用寒凉食物,不生食大量瓜果,以免损伤脾胃,适当多饮温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多食熟、温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
常见的滋阴润燥食物有黑芝麻、银耳、百合、淮山、蜂蜜、甘蔗、梨、糯米、粳米、莲藕、菱角、白萝卜等,年老脾虚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津亏便秘者尤其老年人,因秋季天气干燥,便秘症状常见加重,可食用果仁,具有滋养肝肾、润燥通便功效。无糖尿病者也可适当饮用蜂蜜水补水分,防便秘。秋季气候干燥,燥邪伤肺,应少食辛辣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防止辛温助热,加重肺燥症状。
秋季饮食养生,药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也是以滋润为主,忌耗散,辅以补养气血。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杏仁、干地黄等。可做成养生汤粥如百合杏仁赤豆粥、银耳莲子粥、杏仁猪肺炖梨汤等,既美味可口,亦有养胃生津、滋阴润燥之功效。
栏目: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