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街边或景区里,不少小朋友手里牵着颜色各异、造型可爱的大气球。殊不知,它可能是个“手持炸弹”。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位因手中气球“爆炸”导致头面部被烧伤的小朋友,看着触目惊心。
8岁男孩不幸被“炸”伤
近日,8岁的男孩小浩(化名)被家长紧急送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诊医生梁浩锋发现,他的头面部约有3%面积被烧伤脱皮,多处出现红肿、水泡、渗液,而且头发、眉毛、眼睫毛均已烧焦。孩子一直喊疼,父母揪心不已。问及原因,父母表示:“当时在户外玩耍,给孩子买了一个会飞的气球牵在手上,不知为何气球突然爆炸,变成一团火球,孩子的头面部被火焰、碎片正面‘袭击’,大家根本来不及反应”。
虽然经过医生专业的敷药、包扎,烧伤部位已经得到了妥善处理,但这一事故可能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医生提醒,安全无小事,大家一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而随意购买街边的漂浮气球。
氢气球爆炸不容小觑
这类氢气球爆炸的事件并非小概率事件。因氢气球爆炸导致的烧烫伤案件已多次出现在新闻里。氢气的燃点极低,明火、火星、静电、雷电、高温暴晒等都是引发爆炸的高危因素,如穿着化纤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未熄灭的烟头,甚至汽车尾气等,都可能引燃或引爆氢气球。
早在2006年,国家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倡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作为施放气球的填充物,减少安全隐患。
氦气作为惰性气体,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然而因为氢气成本远远低于氦气,街边贩卖的气球中不乏以次充好,用氢气冒充氦气。因此,建议买气球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装的是氢气还是氦气等安全的惰性气体。另外,在户外玩耍气球时应避免暴晒,远离明火、烟头或烟花爆竹;家长不要将气球拴在孩子手腕或衣服扣子上;不要把气球带进电梯、公交车、汽车或者家里,一旦爆炸,封闭空间的冲击力会更大,伤害也更大。
烧烫伤正确处理方法
医生提醒,一旦发生烧烫伤,尽量保持冷静、尽快送医,在就医前可抓紧时间进行简单正确的处理——“冲、脱、泡、盖”。
1.冲。用流动冷水如自来水,不可使用冰水,持续冲洗烧烫伤部位20~30分钟,使局部创面降温,减轻疼痛及水肿。注意冲洗过程中水流不宜过大过急,尽量保持烫伤水泡的完整性。
2.脱。如烫伤部位有衣物覆盖,在冷水冲洗降温后小心去除,必要时用剪刀将衣服剪开。如果衣物与皮肤黏连则不要强行脱出,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加深伤口。受伤部位如带有手镯、手表等也应取下,以免局部肿胀后难以脱卸。
3.泡。将烧烫伤部位在冷水中浸泡可缓解疼痛,但不要直接使用冰块冷敷创面,以免冻伤造成进一步损伤。
4.盖。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简单覆盖烧烫伤部位保护创面,注意防止揉搓,避免增加感染;不可在烫伤部位表面涂抹酱油或牙膏,也不能将水泡挑破,以免影响医生判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