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讯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颁发,这是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后,时隔两年多再次颁发国家科技奖。广东共有53项牵头或参与合作完成的成果获奖,包括牵头14项、参与39项。
由广东医院、医学高校牵头或参与主要完成的6个医疗科研项目分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其中,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黎孟枫等完成的“炎—癌转化和癌前病变的分子基础和干预策略”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组围绕“炎—癌”转化过程中正常细胞如何癌变成肿瘤细胞、癌前病变如何形成并具有何种核心特征,以及癌变细胞如何适应并改造炎症微环境等核心科学问题开展了历时近20年的深入系统探索,解析癌变早期未知的生物学环节,提出细胞炎化机制促癌效应的新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早期遏制细胞癌变的潜在新策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曾木圣等完成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组围绕我国华南EB病毒相关鼻咽癌高发但缺乏高效筛查手段和上市疫苗的难点展开攻关,阐明了EBV诱导肿瘤细胞可塑性的致癌新机制,构建EB病毒疫苗设计分子基础。同时在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相关企业合作,正在推动EB病毒预防性疫苗研发上市。
该中心院士马骏等完成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建立了鼻咽癌筛查新方案及增效减毒治疗新策略,显著提高筛查效率与治疗效果,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癌症早诊早治规范。多项治疗方案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推广应用,每年受益患者逾4.5万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林天歆等完成的“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首创膀胱癌人工智能数字化诊断新技术,研发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打破技术壁垒和外国垄断,目前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应用,全方位提升了我国膀胱癌诊疗水平以及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朱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