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异地心脏危重症患者,直升机运送分秒必争
▲新冠疫情期间,支援香港方舱照顾患者
“急救护士注定是逆风疾行,因为抢救如同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长何斌斌说。使命在肩,他勇往直前;战“疫”关头,他勇担重任。他是急危重症患者眼中的全能守护者,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他曾获得首届“南粤好护士”、第七届“广东好护士”等荣誉称号。近期,又被评为“中国好医生 中国好护士”2月月度人物。
从“迷”上急诊 到“爱”上急诊
“有两个因素,让我彻底‘迷’上了急诊的工作。一是在校学习时,老师们所表现出来的冷静、专业、果断和取得的成效,让我十分敬佩;二是当年很流行的一部医疗题材的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让我对急诊科更加向往。”谈起当初如何走上急诊护理的道路,何斌斌记忆犹新。
22年前,16岁的何斌斌意外被调剂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护理学院。但他没有对这个结果感到失落,而是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作为一名80后男护士,刚参加工作时,时常有患者对何斌斌“男护士”的身份感到好奇,有时候还要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和质疑。他记得,有次一位老人家发烧来急诊看病,需要输液治疗。刚开始,老人看到是个男护士,有些抵触,觉得男护士粗手粗脚,拒绝了何斌斌为其穿刺。后来,同事告诉患者这是带班组长,老人就没有说话,算是默许了他的操作。
“为什么没有感到疼痛呢?”穿刺成功后,老人有些意外。后来,老人再来急诊输液时,还会特别问:“上次给我打针的小伙子在吗?”
“其实,护理不分男女,关键是要体现出专业能力和素养。”何斌斌坚定地说,自己会坚守在急诊岗位,救助更多的人。
从“急救”到“坚守”
多年工作的训练,何斌斌身上的标签总是与“急救”和“救急”密切相连:走路快,吃饭快,说话快,抢救快。
22岁搭乘直升机抢救急性心梗患者,23岁直奔汶川震中救护受难伤员,28岁直面超强台风转运和抢救危重病患,35岁远赴海外成为疫情防控“摆渡人”,37岁带领急诊科护士团队迎战新冠感染高峰……未知的挑战随时而至,但急而不乱,危而不惧,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秉持“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念。
18年间,每次有需要,何斌斌总是第一个抢着站出来,希望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守护生命。航空急救,地面救援,“蓝水”行动,“陆海空”立体急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07年,他完成了个人的直升机航空救护“首航”,当直升机升空的那一刻起,他说:“似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感受到紧急救援的使命感,也对急救护理产生了更深刻的执着和热爱。”
2013年,为了挽救一名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他和战友们一起不顾危险,直奔“天兔”台风的登陆点——汕头。重达4吨多的救护车在台风中左右震颤,但他们内心却没有丝毫的摇摆。心中满是对患者安危的牵挂促使他们勇敢前行。
新冠疫情发生后,何斌斌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从负压转运到国际包机,从采集核酸到接种疫苗,从中央援港到广州方舱,从外出抗疫到坚守急诊,抗疫的全程都有他的身影。他说:“无论多累,当看到患者躺在那里,就不会想那么多,此时更多的是职业的使命,我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从救治患者到普及知识
急救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患者能否成功获救,绝不仅仅是靠院内和院前的专业急救人员,而是依靠每一名现场目击者的有效参与,何斌斌也深知这一点。为此,他积极组织并参加急救技能普及培训,努力为急救健康科普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早在2009年何斌斌就通过选拔参加了粤港联合专科护士培养项目,赴港进行了急诊专科护理学习,尽情地汲取香港在急诊护理专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归来后,在广东省急诊护理专委会的带领下,他结合广东实际,开设了广东省首个自主专科护士培训项目——急诊专科护士培训。通过个案护理和成组计划的方式,不仅训练了学员的专科思维能力,也考核了学员的文献检索阅读、发现和分析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明晰了专科护士培训入门和普及化定位,起到了显著效果。
从学校到政府机关,从企事业单位到社区民众……在工作之余,何斌斌积极参与急救知识科普,让急救技能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他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把急救“关口前移”,让疾病常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让每一位需要急救的患者能获得及时干预。
(作者单位: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