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讯 基层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近年来,韶关市全面推进以基层为重点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统筹、创新体制、落实保障、提升能力、加强监测,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日前,韶关市卫生健康局透露,该市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两提升一优化”。与2019年比,2023年县域及基层门急诊人次分别提升24.85%、67.3%,出院人次分别提升4.76%、6.45%,百姓在县域就医意愿越来越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收入增长45.06%,医务人员薪酬从8.54万元提升到13.78万元,医务人员动力越来越足。药占比22.72%,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5.48%,收入结构越来越优,逐步实现患者、机构、医务人员三方满意。
医共体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改革,是对县域医疗资源和医疗机构运营模式的重塑,更是对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韶关市高度重视,形成“书记、市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具体抓,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抓”的推进机制。
明确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法人资格、机构性质、职工身份、投入保障、功能定位与职责任务5个不变,推动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绩效7个统一的建设路径,实现医共体高效运作。从三方面寻求改革“突破口”,即落实医共体人事管理权限,推进人员内部有序流动;改革医共体薪酬分配制度,提升人员积极性;建设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推动资源上下贯通。
在人事管理方面,推行全员岗位管理,医共体人员招聘、培训和调配统一开展。通过优化设置,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职称岗位增幅107.75%,中级职称岗位增幅18.32%。在薪酬设计方面,明确医共体负责人薪酬与医共体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曲江区、始兴县实行医共体负责人绩效考核年薪制,有效落实医共体“领头羊”责任。按照比例共享双向转诊、下沉帮扶等增量收益,推动成员单位由被动合作到共谋发展。
韶关还制定县、镇、村三级诊疗目录和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推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立足“县级强”,着眼“镇级活”,聚焦“村级稳”,打好改革“主动仗”。开展13对省市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34对市直属卫生机构人才对口帮扶,全面落实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制度。印发基层病种能力提升计划,医共体总院对基层分院“一院一策”开展帮扶。
(韶关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