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拥有60万人口,是番禺经济“第一镇”,健康服务需求大。为推进国家、省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在番禺落地,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番禺区整合辖内医疗卫生资源,以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和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以信息互通、资金互通、业务互通、人员互通,因地制宜打造镇(街)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健康服务管理模式,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有效形成“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新格局。
医联体内实现信息互通
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与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优化信息系统,推动信息数据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通过“社区开单、医院检查(住院)、信息共享、医院指导(治疗)、社区康复”的网格化闭环服务模式,推进区域内医疗结果互认,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医院围墙壁垒,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有效免去患者重复挂号、开单、检查、交费等步骤,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现在,辖区居民在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对于社区不能提供的检查、检验或治疗等项目,医生可直接在信息系统中开具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的检查、检验或治疗单。居民通过网上支付后可到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客服中心报到,客服中心专员带领患者到相应科室做检验检查或治疗,免去重复挂号、排队、就诊、开单、交费步骤。检查检验结果出具后在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可完成后续治疗,简化就诊流程,大大缓解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此外,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已成功接入“广州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并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开展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孕产妇和儿童提供更完善、高效的健康服务。
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
番禺区推进医联体内部资源整合,探索建立编内人员互派机制,建立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薪酬结构,医联体内统筹薪酬分配。
为发挥现有人力资源最大效率,番禺区探索建立编内人员互派机制,允许编内人员实行多点执业之外的医联体内互相派用;建立临聘人员“医联体聘用成员”机制以及三方劳动合同制,统筹安排使用临聘人员。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或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地点,按劳动服务内容分别支付薪酬绩效,有效缓解季节性偶发性人力资源紧缺情况,提高医院服务水平、运营效率。
为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到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坐诊、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与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的,薪酬将被纳入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经费支出项。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在编的医务人员到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坐诊或工作的,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统一向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付报酬,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业务收入,按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绩效考核纳入收支结余进行分配。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聘人员在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坐诊或工作的,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通过按劳分配方式支付相关薪酬报酬,促进医联体内人员工作积极性。
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
番禺区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优化双向转诊流程,畅通绿色转诊通道,通过120急救中心、“团队通”信息系统或手机移动端“医码链”App,打造区域危急重症急救联盟,精准将超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治范围的患者转诊至医联体内相应专科门诊、住院部,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和专业的医疗接续服务,同时将医院治愈的患者转诊到社区继续康复指导。
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病情超出社区服务能力范围的危急重症患者时,呼叫120派出救护车可优先选择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对于超出社区医疗服务能力范围的非危急重症患者,通过“团队通”信息系统或手机移动端“医码链”App,及时向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推送双向转诊信息。
依托现有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打造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服务模式。家庭医生会结合镇(街)二级医院的医学影像检查和检验技术,深入了解居民健康需求,不断完善和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同质化的健康服务。
针对慢病患者,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门诊部设立社区慢性病门诊,医联体共同落实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今年1月1日,二级医院内部社区慢病门诊正式运行,运行1个月后,该门诊就诊患者达到3000人。
接下来,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将以筹建新院区为契机,在学科建设及服务能力方面“送旧迎新”提档升级,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优质健康服务需求,提升辖区群众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番禺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