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哈尔滨、漠河等冰城成为了南方游客心驰神往的旅行胜地,这些对雪景充满好奇的南方游客由于个子普遍矮于北方人,被东北人亲切地称呼为“南方小土豆”。
南北方人身高确实有差异,但岭南地区的家长们也不用过于担心。“春生夏长”,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消化功能增强,内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能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创造“黄金条件”,是追高的好时机。
身材矮小 遗传后天均影响
影响身高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和后天两方面。
遗传方面。身高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性状。2022年出版的《2019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北方人平均身高较南方人稍高,表明在遗传方面,北方人较有优势。家长可以参考《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评估孩子身高目前处于何种水平,也可通过遗传靶身高预测法测算孩子身高,男孩的遗传身高=(父母身高之和÷2)+6.5,上下浮动5cm,女孩的遗传身高=(父母身高之和÷2)-6.5,上下浮动5cm。如果孩子身高不在遗传身高范围内,则可能是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
后天方面主要有地域、饮食文化和睡眠时长的综合影响。
地域。由于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身高生长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研究显示,我国中西部儿童身高生长最慢,其次为南部,而东部城市身高生长发育较好。
饮食文化。北方人的食物蛋白质含量更高。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则以米饭为主,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水稻。此外,北方人更加喜欢吃猪牛羊等红肉,而南方人喜欢吃鸡鸭鱼等白肉,红肉的脂肪和纤维含量远高于白肉。
睡眠时长。北方由于维度高,冬季昼短夜长,天黑得早,较南方更早入睡,睡眠时间更长。生长激素是在睡眠的时候分泌,且在深度睡眠阶段,人体会出现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
追高有方 营养运动和睡眠
长个子是系统工程,还是限时任务,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专科主任朱顺叶表示,保证营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能帮助孩子后天身高生长。
充足的营养是长高的基础。多食用鱼虾肉类、豆制品,补充儿童发育所需蛋白质;多食用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磷元素;多食用蛋类、乳制品,补充维生素A,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此外,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学龄儿童应每天至少摄入300ml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主动足量饮水,6岁儿童每天饮水800ml,7~10岁儿童每天饮水1000ml,11~13岁男生每天饮水1300ml,女生每天饮水1100ml;14~17岁男生每天饮水1400ml,女生每天饮水1200ml。在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时应适量增加饮水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禁止饮酒和含酒精饮料。均衡、适合年龄的饮食搭配,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合理摄入,能够影响未来的身高长势。
运动促进健康自然生长。每天0.5~1小时户外有氧运动,心率达到120~140次/分钟,如跳跃性运动。适量运动有利于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刺激骨骼生长。
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催化剂。生长激素在入睡后45~90分钟(深睡眠阶段)进入分泌高峰,因此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高的增长和青春期高速生长。学龄前儿童不晚于21时入睡,学龄期儿童不晚于22时入睡。为保证儿童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家长应培养孩子的良好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拖延,不对睡眠抱过多压力,改变从当下开始。
莫入误区 遵循生长规律
对于上述“增高建议”,家长们也不要盲从而陷入误区,应正确把握追高良方。
吃太多导致横着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长得矮,是前几年吃太少了,现在应尽快补回来,于是给孩子吃各种补品、大鱼大肉,认为多吃就能长高。虽然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但饮食要均衡,给孩子吃太多,往往会造成营养过剩,这又会带来另一个麻烦的问题,肥胖症。肥胖症会使儿童体型改变、运动能力下降,造成全身多系统的健康问题,同样会导致孩子长不高。
运动量安排不当。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几乎不运动的儿童不能一运动就是高强度训练。一定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及拉伸,以更好地提高运动质量。此外,过于高强度的运动不利于长高,比如马拉松长跑和举重。做运动的同时,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护和脊柱健康。
家长焦虑忽视孩子感受。部分家长把孩子的身高看得太重要,对孩子的身高抱有太高的期望,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大,甚至产生抑郁,也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家长如果对孩子的身高有疑虑,不清楚孩子的身高是否属于正常水平,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专业的医生在充分了解孩子的身高、性发育情况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因后,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指导家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孩子的身高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