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快进来和医生打个招呼……”随后一个披着长发、戴着一顶卡通帽子、双手紧紧拽着衣角的小女孩走进科室。原来,琳琳(化名)是一名左耳畸形患儿,从小因为自己耳朵与正常小朋友不一样而感到自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披发戴帽来盖住自己的患耳。琳琳父母说她方向感不佳,也时常因为自卑而不肯社交。
进入诊室的琳琳四处张望,迟迟不肯脱下她的卡通帽,琳琳的妈妈说道:“她的生活最离不开的就是这顶小帽子,琳琳与它形影不离,即使热到大汗淋漓也不肯摘下来,还有这么长的头发也很少让我们扎上去。”对于琳琳来说,这顶小帽子里藏着的是她不想被别人凝视的小秘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教授杨海弟看了看琳琳,与她聊天,发现琳琳的言语沟通能力正常,但需要转头用一侧好耳来接收声音。通过一系列的听力学、影像学检查后,琳琳左耳被确诊为小耳畸形导致的“中重度传导性听力损伤”。
杨海弟表示,琳琳有一侧是好耳,对她的语言能力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想要干预听力可以考虑骨桥植入,恢复两侧听力;如果想要改善外形,可以考虑佩戴义耳。
琳琳虽未满8岁,但已达到可以佩戴义耳的年龄,通过佩戴义耳可以使琳琳远离自卑,最大程度减少耳畸形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
为此,杨海弟为琳琳制作了5D义耳,经过佩戴5D义耳,琳琳拥有了与同龄小伙伴一样的正常耳朵,同时在BAHA(骨传导植入式听力解决方案)助听器的佩戴下,琳琳的听力也实现了双耳平衡,在社交中愈加自信,言语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改善。琳琳不再依赖帽子来获取安全感,而是自信地露出自己的耳朵,倾听世界更多美妙的声音。
科普小知识
生活中,很多家长对于小耳畸形的治疗比较纠结,到底是先解决外观问题,还是先解决听力问题?杨海弟教授认为,听力是学习技能和社会交往的基础,对其干预和康复的意义远高于对外观的改善。
1.什么是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表现为耳廓形态或结构异常,同时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5.18/万(1/1930),居世界第9位,在我国各类出生缺陷中居第4位。耳廓形态畸形一般多为耳廓软骨缺乏导致的严重外观畸形,可能只有几个耳揪甚至无耳,同时伴有外耳道狭窄、闭锁以及中耳听骨链的畸形,影响听力,且多为中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骨导阈值正常(<25dB),气导阈值在60-70dB左右,少数儿童甚至伴有中重度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2.导致小耳畸形的原因有哪些?
致病因素主要有:遗传学因素、孕期感冒、镫骨动脉闭塞、先兆流产、贫血、药物和中毒。
3.小耳畸形的听力干预方法——“骨导助听器”
骨导助听器就是一种基于颅骨的震动感知声音的助听器。比如自己能够听到自己咬牙,自己能听到自己的讲话都属于颅骨获取的声音。由于采用人体的颅骨感知声音,因此听觉器官的老化或病变一般不会影响声音传导,助听效果往往比较好。
对于小耳畸形患者来说,可能存在外耳道或中耳结构上的异常,导致空气传导听力受损。此时,骨导助听器可以绕过这些异常结构,通过骨传导传递声音信号到内耳,从而提供更好的听力体验。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栏目:听见生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