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给患者做毫火针治疗
中西医协同发展建设模式是中山市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该模式入选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主题。近年来,中山市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大力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创建提速增效。
“西学中”超1000人 公立医院设中医科达100%
为了推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创建,中山市依托市中医院持续开展“西学中”培训,组织全市西医类别医师开展为期1~2年的中医药系统培训,解决人才难题,目前已培养约1200名中西医结合人才。
全市公立医院全面开展中医诊疗服务。全市公立医院100%设立中医科室,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00%设立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治未病中心。专科医院中医队伍建设实现突破,市第二人民医院建成中医肝病科、中医皮肤病科等中医亚专科,市第三人民医院开设中医科,成为全省第二家设立全陪护中医住院病房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
“旗舰”医院特色凸显 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零突破
为了引领全市开启中西医协同发展浪潮,中山市首批遴选市博爱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广济医院5家医院创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塑造中医妇幼特色品牌。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医治疗占比超70%;设立“纯中医儿科病房”、中西医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中心,开展“现代生殖技术+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哮喘”等特色业务,建立市妇幼中医药专科联盟,持续巩固省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基地创建成果。
发挥港澳资源优势推进中西医协同。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定期开展有中医特色的疑难病例讨论,邀请香港港安医院等港澳机构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引进采取香港和澳大利亚技术和管理体系,开展高水平中西医结合精准肿瘤治疗;开展“针灸全科化”新型诊疗模式,将针灸疗法融入各临床科室诊疗常规。
打造疫病防治中西医协作平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努力创建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自行研制的防治新冠方剂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社会好评。在院内全面推广中医药,将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逐渐融入结核病、艾滋病等专科临床诊疗。探索制定新发猴痘、登革热中西医协同诊疗方案。
发展中西医康复特色业务。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成为广东省中医院协同医院,引入全国顶尖中医医院资源,发展中西医协同诊疗。设立中医康复诊疗中心和中医康复门诊,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推行中西医联合查房,推动中医团队及早介入患者康复。
推广壮瑶医适宜技术。广济医院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深度合作,引进国医大师黄谨明团队,设立“壮医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中山市广济医院工作站”,每周派出传承人、广西名中医到广济医院坐诊,派驻医疗、护理业务专家指导建立以壮医为特色的诊疗规范,在临床推广壮瑶医适宜技术。
今年5月,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甲医院,成为全国首家粤港合资的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了中山市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零的突破,也标志着全市中西医协同发展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创新机制有“三招” 协同改革提速增效
创新中西医联合诊疗模式。“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中山市在非中医医疗机构推广“四有”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推广中西医人员联合门诊、联合查房、联合病例讨论及高层次中西医人才交叉培养等协作模式。在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领域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
破除非中医类机构中医师执业障碍。该市先后推动20家综合医院新增中医二级诊疗科目,广泛宣传推介中医药法和新执业医师法等中医药利好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医类别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执业医师到其他临床科室从事相应科目的中医为主的临床诊疗工作,打通非中医类机构中医师执业渠道,助力中西医协同发展。
创新医保支付方式支持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山市以临床疗效价值为导向,以中医特色服务为重点,通过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日间治疗病种分值结算、中医康复治疗病种床日分值结算,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医特色治疗病种、中医基层病种、西医为主增加中医服务病种分值结算等“五个率先”,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中西医兼容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体系,实现中医病种服务可及性迅速提升,患者体验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成功入选2022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据悉,目前中山市已有10家医院创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作者单位:中山市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