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讯 日前,笔者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广州市10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达到“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创建34家社区医院,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推广“一元钱看病”模式,通过落实按照“先医保报销+后财政补助”的方式,引导村民优先选择村卫生站首诊,每年为村民直接减负近4千万元,并率先推行城市版,让居民能花小钱治好病。
广州市扎实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形成以党委政府领导、公共卫生委员会牵头、专业机构支撑、多部门协同为新特征的全市四级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公卫委对辖内公共卫生工作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的平台作用,在全市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好、体系建设好、制度创新好、公卫服务好、群众反映好“五好”镇(街)公卫委建设工作,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新路径,形成齐抓共管公共卫生工作新格局。
“四化”建设提升基本公卫服务水平
该市通过推动基本公卫项目组织管理“精细化”、服务能力“优质化”、项目评价“智能化”、宣传矩阵“多维化”等“四化”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公卫服务水平。近年来,广州市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在省级考核中稳居前列,2022年增城区、番禺区在全省124个区县中排名第1和第2名。
在全市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人员实行区招区管,落实“两个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推行“院长办院”模式,以“放手不撒手”为原则,保障院长(主任)的“用人权、做事权、分配权”,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以“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为抓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病特色科室建设,将基层打造为医防融合主阵地。全市10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达到“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创建34家社区医院,均居全省第一。
重点人群签约率80.36%
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及“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广州市多措并举实现“村稳”。按照“一村一站”及建设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标准,持续推动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落实农村已离岗接生员和赤脚医生生活困难补助,推动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化,全市乡村医生中拥有执业(助理)医师占比为58.18%。同时,推进紧密型镇村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站纳入镇卫生院的分支机构管理,实行区招镇管村用,目前机构覆盖率为76.52%,力争2027年达到全覆盖。推广“一元钱看病”模式,通过落实按照“先医保报销+后财政补助”的方式,引导村民优先选择村卫生站首诊,目前97.62%的村卫生站已实施“一元钱看病”模式,每年为村民直接减负近4千万元,并率先推行城市版,让居民能花小钱治好病。
提升基层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广州实行“全科医生倍增工程”,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全科医生培养,目前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师达3.67人。多地合作,建有6个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64个“香港联合医务工作室”。实施“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推动超过200名中医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导师负责制”和“一对一师带徒”传承教学方式,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广州明确签约服务包类型及付费机制。签约服务包分为免费包、基本包和个性化包3种类型,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卫资金、医保基金和个人3方共同承担。落实激励机制正向引导,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医保基金采用增量方式购买服务,医保统筹基金实际支付家庭医生基本包签约服务费用累计超8000万元。深化服务内涵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基本包医保基金购买内容,由原先的39项扩大至目前的195项,将更多中医理疗项目、检验项目纳入其中;每年设立家庭病床近万张,开展上门诊疗服务近20万人次。目前,全市共组建1779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全人群签约率43.44%、重点人群签约率80.36%,接受过签约服务的居民逾九成愿意在协议期满续约。
(刘慧)
栏目: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