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委讯 在广州市花都区,非编制乡村医生购买服务补助按每人每年3万元标准执行;在深圳市罗湖区,对通过深圳市高级家庭医生认证的全科医生,承诺在社康机构全职工作满5年以上的,给予6万元奖励;在韶关市曲江区,新增基层中高级岗位76个,实现基层正高岗位“零”的突破……
近日,笔者从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获悉,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第一批亮点举措在全省推广,主要集中在加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创新基层人员编制管理使用、完善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推动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等方面。
据介绍,广东省自2023年5月启动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先后印发了综合试验区建设指导方案及评价要点,明确建设目标、方向和定位;召开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会,建立综合试验区定期监测机制,按季度召开综合试验区工作进展视频调度会,进一步促进省内横向交流。
12个省级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基层综合能力、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其中,广州市花都区分类解决乡村医生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已纳入事业编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保;非编制乡村医生购买服务补助按3万元/人/年(含医保、社保)标准执行,医保及社保按相关政策购买,达工作年限离岗后由社保局发放相应的养老金。海珠区各级公共卫生委均设置工作人员,将各街公共卫生委运行情况纳入机关绩效考核(街道类)指标内容,将评估结果作为各街财政投入、评优评先、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深圳市罗湖区成立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将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纳入街道办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社区党组织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龙华区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协同联动作用,由社区党委统筹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各项工作,将社康党支部纳入社区党委管理。动员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参与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当中,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党员进社区、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深入推进定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健全“区-街道-社区-片区(街区)-网格-楼栋”六级联动工作体系,与“医格化”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公共卫生资源、服务、力量有序有效下沉社区;推行高级家庭医生认证,对通过深圳市高级家庭医生认证的全科医生,并承诺在社康机构全职工作满5年以上的,给予6万元奖励。
韶关市曲江区制定《韶关市曲江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韶关市曲江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编制、岗位、资金一体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医共体建设优势,实行人才“县招县管镇用”,由医共体总院对医疗卫生人才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有效改善基层人才紧缺的状况,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深入实施医共体编制、岗位、资金一体化管理,实行人才“县招县管镇用”和基层“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的“工分制”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医共体区镇利益增量共享,实现医务人员按岗聘用、合理流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施改革以来,曲江区共引进医疗卫生人才229名,其中基层医疗卫生人才170名,基层编制使用率从62%提高至86%;新增基层中高级岗位76个,实现基层正高岗位“零”的突破;基层分院与区级医院工资性收入比为1.05∶1,基层医务人员薪酬水平略高于区级医院同级人员,破解了医疗卫生人才“能力不强,待遇不高,活力不足”的困境。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