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讯 近年来,肇庆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工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振兴发展取得新成绩。
注重顶层设计,高站位推动中医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纳入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统一部署、同步实施。一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强市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市政府印发《肇庆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实施方案》,2023年全市8个县(市、区)达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到2024年,肇庆市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二是市委、市政府出台《肇庆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与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实施高水平名院名科名医、中医治病防病能力提升、中医药人才引育、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行动,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不少于40个,县级中医医院排名进入全省前50强,全国排名处于中上水平。三是市政府印发《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振兴重点项目清单》,明确高要区、四会市、广宁县中医院3家县级中医院“十四五”期间创建为三级中医医院。四是市政府出台《肇庆市建设心梗和脑中风急救通道实施方案》,明确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救治、康复体系建设中医药任务,印发肇庆市脑中风、心梗中医诊疗方案。
优化资源配置,高投入夯实中医医院发展基础。以构建高质量发展平台为抓手,提升中医医院服务环境和硬件水平。一是推动3家中医院新院、4家中医院门诊和住院大楼改扩建项目建设,投入建设资金约12.83亿元,到今年年底,全市中医医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将分别增加10.59万平方米和11.39万平方米,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92.11%和95.02%,中医医院就医环境将焕然一新。二是补齐县级中医医院发展短板,利用组团式帮扶、技术协作等方式引进优秀管理团队,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共有4家省级中医医院组队帮扶肇庆市5家县级中医医院,帮扶临床科室数达31个,与省中医院合作开展中医药“星火工程”行动计划。三是召开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医医联体建设会议,推动3家县级中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德庆县中医院是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级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省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单位,首期完成4间中医医共体分院环境改造和能力提升。5家县级中医院与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中医医联体。
强化示范引领,高标准探索中医服务新模式。实施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推动“5+2”中医专科建设项目,每个县(市、区)建设5个市级以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以及中医治未病和中医康复2个中心,构建融合中医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中医服务新模式。一是提升8家县级中医院治未病科服务能力,建成市中医治未病重点(特色)专科3个,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制定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及方案,3家县级中医院建设医养结合病区,建成后开设床位210张。二是加强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技术先进的中医优势专科群,全市共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2个、省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中医名科24个、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5个。三是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建成省市级中医康复重点(特色)专科共7个。8家县级中医院成立基层中医指导科,建成西学中培训基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及培训基地,大力推广中医康复技术方法。四是加强中医经典科室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中医经典病房(科室)建设标准》,推动6家县级中医院建设中医经典病房,德庆县中医院成为全省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单位。
构建提升平台,高层次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强化特色人才培养,筑牢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传承和弘扬百年岭南中医梁氏流派,实施流派传承“百人工程”,已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骨干62人。二是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市政府先后举办市名中医评选活动4次,共有55人获“肇庆市名中医”称号,目前肇庆市有省名中医7人、市名中医33人。三是加强名老中医师承教育,印发《肇庆市中医师承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市级中医跟师学习人数38人,共有11个省名中医师承项目通过省级验收,现有国家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及建设项目10个。四是加强中医优秀人才培养,制定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评定中医药标准,成立中医药评审专家库,今年7名中医药专家被评为肇庆市高层次人才。市财政每年安排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组织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中医经典人才及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等培训项目,近年来开展培训项目共20期,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县级中医医院上送省、市级医院进修近500人。五是加强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传承,肇庆市近年出版《肇庆现代名中医录》《岭南中医药名家梁剑波》等中医专著5本,今年2个中医项目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叶剑如)
栏目: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