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也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水对人的大脑发育、认知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者们通过相关实验发现,补充充足的水分,可以使脑细胞工作更顺畅,从而促进认知能力提升。因此,科学喝水不仅有助于保护健康,还有助于智力开发。
缺水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人体中水分主要以体液形式存在,而体液中存在各类营养素,它们通常与水分联合作用影响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水是构成人体内体液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50%~80%,其中婴幼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比例较高,新生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80%,幼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2~14岁儿童体内水分占体重的65%。
加上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运动量也较大,对水的需求量更多。
若补充水分不足,导致身体缺水,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缺水最直接的身体不适表现为嘴唇干裂,皮肤干燥,食欲减退,便秘。此外,缺水还会影响大脑思维,降低注意力、短期记忆力、图像识别能力;干扰体温调节功能;诱发肾结石等疾病。
少量多次饮水
补充充足的水分很重要,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是否缺水,每天应该给孩子喝多少水呢?
明显缺水的信号是感到口渴,孩子排尿次数和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呈深黄色或不排尿。
建议孩子少量多次饮水,随时喝水,主动喝水。推荐的饮水量(扣除加餐的果汁、奶粉等液量):2~3岁幼儿每天饮水量为600~700ml;6~10岁儿童每天饮水量为800~1000ml;11~13岁儿童每天饮水量为1100~1300ml;14~17岁青少年每天饮水量为1200~1400ml。
水温最好控制在10℃~40℃,10℃以下容易出现胃肠应激反应,如胃部不适、肠绞痛、腹泻等。
当尿液是透明黄色或浅黄色,就代表体内水分充足。
三大饮水时机
1.课间活动时
孩子的新陈代谢快,喝进体内的水很快便会被代谢完,课间补充水分必不可少。每一节下课后应及时喝水100ml。
2.体育课活动前
运动前喝水100~150ml。运动前补充足够的水分,不仅能防止身体因过度缺水而虚脱,还能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如果天气热、消耗大,补水的频率也可适当增加。
3.运动结束后
运动后喝水100~150ml,同时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在运动时,身体会大量出汗,水代谢速率加快,大量水分丢失,人会感到口渴难忍,要及时补充水分。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用果汁或者碳酸饮料代替白开水;大量出汗时,可适量饮用淡盐水;严重腹泻时,可添加口服补液盐,也可以适当选择运动饮料;鼓励孩子自备水壶,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曾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