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肇庆讯 肇庆市牢牢抓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这个“牛鼻子”,县域医共体建设从“试点立柱架梁”到“率先全面推进”,整合型医疗卫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3-08/14/016121.html

等待处理…

肇庆:县域医共体建设走前列

叶剑如
2023年08月14日

肇庆讯 肇庆市牢牢抓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这个“牛鼻子”,县域医共体建设从“试点立柱架梁”到“率先全面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成效显著。

在2022年度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中,肇庆市排名广东省第一;在广东省评分排名前十的县(市、区)中,肇庆市占3个(怀集、德庆、广宁)。德庆县被确定为广东省第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德庆县、怀集县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肇庆市作为唯一一个地级市代表在2022年省政府县域医共体专题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三个坚持”构建市县一体推进工作机制

坚持全盘谋划高位推动。目前,肇庆市5个县(市)共建立9个紧密型医共体。肇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多次指示批示和现场调研。同时,将该项工作纳入每年肇庆市政府重点工作,每月定期跟踪督办。以肇庆市政府名义召开肇庆市县域医共体工作推进会,印发《肇庆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纲领性文件。

坚持县级政府主导全面实施。各县(市)党委政府聚焦医共体改革重点任务,挂图作战、攻坚突破,县(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不少于两次专题研究县域医共体建设事宜。

坚持专家引航全程指导。聘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为国家专家顾问,组建市级专家队伍,强化业务培训,全程监测指导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四项改革”助推县域医疗资源扩容提质

升级县域医疗卫生“硬件”建设。坚持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累计投入53.63亿元,用于升级建设县级公立医院15家,县域急救中心5家、标准化乡镇卫生院35家、建成投入使用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1147间。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建立市级卫健医保部门工作会商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商会,通过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和协同治理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导德庆县解决县域医共体内医保资金定额、支付方式、县域内转诊政策等问题,并成功申报成为广东省第4个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实施人才增量提质工程。实行“县招县管县镇共用”政策,近年来共招聘入编全日制医学本科生416人,该项工作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强化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强化县域医共体总医院用人自主权,促进总院和分院人员良性流动。

推动薪酬制度大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将“一类保障”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其中,肇庆市落实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人均每月达到1300元,比省定标准高出300元。同时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六个允许”和“两自主一倾斜”等政策,提高医务性收入占比。

“五县五策”打造县域医共体发展新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县一策”,细化一院一方案,探索建设符合当地特点、运行高效的县域医共体模式。

四会市重点推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纵向垂直延伸管理+县域医共体”模式,创建互联网医院、名医直播间、名医诊疗中心、高水平病区。

广宁县以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1+17+279”医共体模式。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技术力量,坚持以专科专病建设为抓手,选派17名专科骨干到分院挂职副院长,助力到基层开展联合门诊、联合病房。

德庆县推动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建立“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打造“数字健康德庆模式”,实现县、镇、村数据共享交互,构建“预防保健+健康风险干预+特色健康服务”医防融合管理闭环。

封开县依托省、市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和托管,做强龙头医院。其中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在广东省47家升级建设的中心卫生院中率先成功创建“二甲”综合医院。

怀集县制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目标,建立以县人民医院牵头的“1+19+N”县域医共体模式,建成医学检验、B超心电、远程会诊、影像诊断、慢病管理数据五大中心。2022年度怀集县域内住院率达到88.5%,肇庆市排名第1位。

(叶剑如)

栏目:聚焦深化医改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