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乱撞” 常用来形容怦然心动的浪漫感觉。但对于一部分人群而言,这种又快又乱的心跳未必是好事,特别是老年人,当他们出现心慌、心悸等现象时,很有可能是遇上了“沉默的健康杀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沉默杀手”常攻击老年人
房颤,是老年人以及心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大约每分钟跳动60~100次,但发生房颤时,心脏跳动能够达到每分钟180~200次,原本有规律、有秩序的跳动,变成没有秩序、快速的跳动。心跳一“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常见的症状有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年龄增长是房颤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在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房颤相当常见,且年纪越大,发生率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患者症状不明显,属于无症状房颤患者。但无症状不代表没有危害,恰恰相反,许多患者因为没有症状而忽略了对房颤的检查和治疗,从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也是医学上将房颤称为“沉默杀手”的原因。
脑中风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由于心动过速,房颤可能造成心力衰竭、心功能损伤等危害,但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对大脑的影响。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平均每3位房颤患者中就有1位发生中风,因此房颤素有中风“盟友”之称。
正常情况下,心房正常收缩,血液向单一方向有效流动。但心房处于颤动状态时,不能进行有效的收缩,血液也不能形成有效的流动,尤其在左心耳处,血液流动更慢,瘀滞之下容易形成血栓。这种血栓往往比较大,会跟随血液流动阻塞不同部位造成栓塞,比如流到肢体动脉引发栓塞,严重者需要截肢。90%的血栓都会流到大脑,形成脑栓塞,引起脑中风,即心源性卒中。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中风相比,心源性卒中往往病情较为严重,有着高复发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征。
积极治疗降低房颤危害
心跳“乱”了无小事,如果确诊为房颤,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治疗。目前房颤的治疗措施主要有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属于微创介入技术的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等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房颤患者要注意戒烟戒酒,规律饮食和作息;加强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是房颤病情严重,患者还应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可乐、咖啡、浓茶以及特殊的非处方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