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主任、新生儿科主任医师何晓光,从事临床工作18年。他出于对儿童健康事业的热爱, 秉持医院“温暖救护 简约诊疗”医疗理念,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何晓光带领科室率先在东莞市内开设新生儿黄疸日间光疗病房,开设“母婴亲子病房”,以及供外地家属休息的“温暖小屋”。围绕危重症病患入院前、住院中、出院后首创“全周期健康管理”工作模式,解决病患诊治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为生命早期1000天护航。近年来,他主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超过20项。近日,他当选第九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率先开设早产儿家庭式监护病房
2005年,何晓光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毕业后入职东莞市儿童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至今,着力耕耘于新生儿危重症,为抢救新生生命而努力奋斗。
部分新生儿出生后易出现黄疸且消退缓慢,需住院接受蓝光治疗促进黄疸消退。此过程父母不能陪护,妈妈容易因此焦虑,部分还因此停止母乳喂养。对此,何晓光于2018年率先在市内开设新生儿黄疸日间光疗病房,让宝宝每天都能回到妈妈身边。
目前早产儿、脑损伤及术后患儿多是在医院接受封闭式治疗护理,而且住院时间长,出院后又较难获得专业护理。何晓光带领科室同事在省内率先探索开设早产儿家庭式监护病房,家人参与早产儿全程医疗护理,并设立出院前亲子陪护病房,积极探索更科学、“以人为本”的早产儿综合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
工作以来,何晓光以患儿生命安全为目标,依托科室作为省新生儿护理抢救分中心、东莞市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职能,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开展危重症新生儿转运、复苏,将整个转运过程纳入医院质控体系,患儿转运更高效、安全,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他还将危重症患儿救治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推广到基层医院,打造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带领团队每年转运危重新生儿超过200例,未出现转运途中死亡病例。同时积极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通过集中培训及下点指导等多种形式,近3年共培训市内基层医疗机构超过30家。
▲何晓光(左二)在病区救治患儿
先治病缓交费 减轻家属后顾之忧
在新生儿科住院的多是危重患儿,部分由外院甚至市外转运过来,为了减轻家属的后顾之忧,何晓光带领科室切实践行医院温暖救护行医理念,落实住院0押金政策,先治疗、缓交费,让患儿安心治疗,缓解患儿家庭焦虑情绪。同时,开设“母婴亲子病房”、供外地家属休息的“温暖驿站”等。
“因为有很多患儿是从市外转过来的,这些家长一般比本地的家长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所以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很多家长半夜带患儿过来住院,转过来没有地方去,我们建立了温暖小屋,让他们可以在那里过夜休息。”何晓光说。
何晓光积极整合社会、医务社工和医院资源,为困难住院患儿提供经济资助及心理支持,成功申请市慈善公益项目“早产天使呵护计划”。每年整合资金超过100万元,成功挽救了不少面临被放弃救治的危重新生儿,重获新生。
去年,科室转来一个肠道发育畸形的早产儿,因为没钱治疗,患儿的家属们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她妈妈还是坚持想救孩子。何晓光通过慈善公益项目帮他们筹集救助善款,办理住院手续、社保手续和费用报销等,最后小孩成功接受手术且恢复良好。
为了减少危重患儿出院后随访的奔波,何晓光联合社工组建家庭随访小组,针对困难家庭高危儿进行出院后家庭随访,开展神经发育评估和康复训练、义诊等,避免了一部分婴幼儿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返院复诊和康复训练而发生脑损伤。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科室人员积极开展线上随访、线上科普、线上问诊等温暖有爱的院内院外延伸服务,更好地服务患儿、服务社会。
对于当选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何晓光说,其实他做的都是本分的事,所有医生和护士都是这样的,为病人服务不仅是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作为重症人,持续提升个人专业技术是终生的必修课。接下来,他将借助医院作为东莞市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平台,将危重症救治技术进一步在全市推广。“只有整个东莞市的新生儿救治水平提高了,才能够真正降低区域内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单位: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栏目:广东医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