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大力做科研,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常常跟团队成员强调的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3-03/13/008149.html

等待处理…

借力现代科技将中医药“说清楚”

——记第九届“树兰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

潘胡丹
2023年03月13日

“大力做科研,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常常跟团队成员强调的一句话。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他带领团队始终聚焦临床问题,集成多学科技术融合创新,将中医药“说清楚、讲明白”。

去年底,刘良荣获第九届“树兰医学奖”。该奖项被誉为中国医药卫生学界的“诺贝尔奖”。

踏上西医路 又入中医门

40多年前,刘良还是一个赤脚医生,在家乡湖南常德汉寿县一个小村庄里,每天背着药箱奔走在田间地头。因为获得全县“赤脚医生标兵”称号,他被推荐到常德卫生学校规范学习西医。1977年,恰逢高考恢复,刘良成为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原本准备报读湖南医学院,却阴差阳错收到了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自此走上中医药的道路。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随即前往德国汉偌威医学院分子药理研究所及德国科学院(马普)风湿病与临床免疫研究所从事中药抗炎免疫研究。

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在治病理论与方法、科学研究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医作为一门传统医学学科,已有逾两千年的历史,拥有大量的临床经验,但其防病治病的科学道理仍有许多的未知。在刘良看来,探究和阐明中医药与西医的“不同”和“未知”,是中医药研究的科学意义之所在,也会带来原创性科学发现和优质产品。

开拓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新路径

2012年,以刘良为第一完成人的“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及产品研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国在抗关节炎药物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奖励。

“得奖当然很开心,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够为社会所用,紧贴社会需求,解决更多实际的临床问题。”刘良认为,继承与创新应该始终贯穿于中医药学术研究中,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做好继承,之后才能创新。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基于中药青风藤的文献记载和临床经验,刘良带领研究团队深入研究青风藤活性成分——青藤碱的药理作用与分子机理,并成功研发正清风痛宁系列产品,现已在全国31省市3558间医院广泛应用,成为国内治疗“类风关”等风湿病的主导性中成药,为无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特别是无法耐受西药副作用和贫困地区患者带来治疗机会。

此外,刘良团队首次发现青藤碱能选择性抑制前列腺素E2终极合成酶-1(mPGES-1)而产生抗关节炎和骨保护作用。诺贝尔奖得主厄温·内尔(Erwin Neher)教授在“生物物理与创新技术引领医学未来研讨会”这样评价:“青藤碱制剂应用前景一片光明。”

对“类风关”这一类世界难治性疾病来说,如何能实现早期、精准诊断,是进一步增进药物疗效、提高临床缓解率的关键。

刘良带领团队,针对具有风湿病早期诊断意义的低丰度IgG酸性 N-糖链难检测这一世界性难题,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块高效、快速、特异性在线富集IgG酸性N-糖链的TiO2-PGC芯片,检测灵敏度较国际以往方法提高超千倍,是迄今为止最灵敏的定量糖组学分析技术。

基于该技术的突破,团队建立风湿病分子诊断新方法,解决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患者难确诊以及风湿病鉴别诊断困难的临床难题。

他们还首次发现其他常见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新的特异性血清生物标志物,成果获世界风湿病权威期刊Nat Rev Rheum 发布“研究亮点”专题报道,认为“新发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应用前景广阔”,能显著提高风湿病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水平。

“加强原创,用前沿技术突破中医药研究和产业发展瓶颈,才能够防范国际局势变化可能带来的‘卡技术’和‘卡药品’风险,进而保障国人健康。”刘良说。

▲刘良院士(右一)带领团队确认实验细节

不遗余力推动传统医学走向世界

刘良先后在粤港澳三地从事临床、研究、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他认为,发展中医药,三地各有所长:广东专家队伍、人才队伍雄厚,经济体量大,中医药受众广;香港和澳门,国际化程度高,都是自由贸易港,进行中医药产品的国际贸易更加便捷,能与广东优势进一步整合,加快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长期在粤港澳工作,刘良努力推动三地高等教育和创新科技的发展与紧密合作。同时,他肩负着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要职务,为传统中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维护和提高中国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作出贡献。

在刘良看来,科技创新是中医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不管中医西医,治病的最后落脚点都是共同的生物体——人体。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法,把中医不同于西医的治病原理表达出来,并加以开发利用,正是我们中医药科研人员要做的事情。”刘良笃定地说。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栏目:广东医生故事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