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消化科常用的药物——蒙脱石散,意外地登上互联网各大搜索榜首,原因是网络上有传言,国外“大杀四方”的XBB毒株即将破国门而入,而且这种毒株主攻心脑和胃肠道。一时间,止腹泻使用的蒙托石散、诺氟沙星等药物立马卖断货,还有不少人争相购买电解质饮料。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永和与胃外科主任医师练磊,立即对上述信息的真实性做了核查,并表示网络上的多种囤药建议并不完全科学,大家没有必要盲目抢购。
二次感染取决于毒株相似度
XBB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衍生变异株的重组毒株。XBB.1.5是XBB衍生的子分支,相比 XBB其他亚分支,其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美国流行毒株分布情况可以看出,XBB.1.5于2022年11月下旬才刚出现,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XBB.1.5占比已经达到40.5%。我国近三个月以来也监测到BF.7、BQ.1、XBB传入境内,2022年10月至12月,我国已监测发现4例 XBB.1.5输入病例,但尚未监测到XBB.1.5本土病例。
截至目前,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其中50个亚分支引起了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不过,我国目前还是以BA.5.2和BF.7为主,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就是新冠感染的症状之一。目前并没有权威的信息表明,XBB.1.5比过去的毒株更危险,也没有证据表明,XBB.1.5会引发更严重的腹泻。由于新冠病毒的高度变异性,不同毒株之间有可能存在二次感染,感染的概率取决于不同毒株的相似程度。陈永和解释:“一个人感染了BQ.1毒株,就好比被人用左勾拳打了一下,于是长记性了,也就是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下次遇到一记右勾拳时,如感染BQ.1.1之类的相似毒株,大概率能防住,但是碰上突然的一记滑铲,如感染XBB.1.5毒株,可能就会不幸再次中招。”
科学合理用药才是正道
蒙脱石散是一种粉末状的药物,兑水口服后,可以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对于病毒引起的胃肠炎、腹泻,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儿童、孕妇都可以安全使用。但必须注意,如果只是单纯的大便次数变多,则没必须使用。随意使用有可能会引起便秘。如果腹泻过于严重,出现全身无力,虚脱等症状,则可能是体内电解质紊乱,单纯服用蒙脱石散效果不理想,必须及时就医。
诺氟沙星则是一种针对细菌感染的抗菌药,尤其是治疗肠炎痢疾的常用药。对于病毒,诺氟沙星没有直接的杀灭作用,并且,该药会阻碍骨骼的成长与发育,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禁止服用。至于电解质饮料,人在腹泻的时候,机体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钾离子、钠离子等,因此,口服电解质饮料,的确有利于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减缓病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电解质饮料,都可以用于缓解腹泻。有些商家为了改善口感,会在电解质饮料里添加过量的葡萄糖、添加剂,导致液体的渗透压过高,腹泻的情况下饮用高渗饮料甚至会加重肠道黏膜的渗出,进而加重病情。
对于网络上所给出的囤药和购买电解质饮料的建议,练磊特别提醒,这一做法有待商榷,所谓的建议也并不完全科学。面对XBB毒株,不要过度恐惧,如果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时就医,科学、合理地用药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