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在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蕉仔村委会附近,电白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新院区建设项目施工正如火如荼。作为电白区补齐医疗服务短板的重点项目,慢性病防治中心新院区预计2025年9月完工,届时将为结核病、皮肤性病、精神病三大专科的临床医疗、预防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服务。
作为电白区精神卫生防治管理机构,近年来,电白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在开展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之外,不断探索精神类疾病的非药物疗法,通过推行物理治疗和工娱治疗模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住院患者的院内生活,也有效辅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温情关怀 培养积极心态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点一钩……落笔之处,便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在电白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科女病区,医护人员正与患者同台挥毫泼墨。在他们的笔下,一幅幅各具特色的书法、绘画作品逐一被创作出来。
这是一场打发时间的休闲活动,也是一次治疗。“让精神沐浴阳光,给心灵一片天空。”患者文慧(化名)写完后,高兴地举起自己的书法作品跟旁边的人分享。
“书画是一种非语言性心理治疗,通过书画干预可以让患者静下心来稳定和调节情感,改变认知、思维、行为能力,增强意志及自信心,促进恢复自知力,消除负面情绪。”该院精神科主任戴观囝说。
部分精神障碍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要加快恢复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需要更多手段。”戴观囝从事精神卫生行业已有20多年,她认为精神障碍患者需要治病,也要治“心”。
近两年,电白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科不断探索精神类疾病的非药物疗法,非语言性心理治疗等侧重人文关怀的疗法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让患者蒙眼站立,手持细木棍往前走,寻找鼓的位置将其敲响。这有利于锻炼患者的听觉、触觉、身体控制能力和对周边空间的感知能力。
病房里,医护人员组织患者一起跳起健身操。欢快愉悦的节奏下,身体活动起来,不良情绪也慢慢被抛在了脑后。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患者过生日时,病房里组织了生日会,医护人员和患者同唱生日歌送上生日祝福;趁着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病区组织了丰富的联欢活动和休闲游戏,医患同台游戏,同台献艺,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关爱。
“运动和娱乐活动能促进大脑皮层中快乐荷尔蒙的分泌,使人心情舒畅,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释放压力、发泄不良情绪,这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利。”戴观囝说,“对患者来说,爱和关怀也是一种药。”
设置角色 健全社会功能
公众大多对精神障碍患者缺乏科学认知,存有歧视和偏见。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最难过的一道坎。家庭或许可以用爱来拥抱,但社交能力的缺失往往才是阻碍其融入社会的最大难题。
为此,电白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精神科也做了一些探索。“我们把病房看成一个小社会,尝试从中创造出一些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环境。”戴观囝说。
他们的举措之一,是在病区内设立宿舍长和楼层安全员,人选都从患者中选取。
一位宿舍长要负责数张病床的卫生管理。新声(化名)是女病区的一名宿舍长,每天起床后,她除了要叠好自己的被子外,还要负责监督和帮助“舍友”做好卫生管理。从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如今,新声已经能够把自己的被子叠得有棱有角,也有余力去帮助“舍友”整理床褥。
安全员则要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整个楼层的秩序管理工作。在楼层出现患者病情变化、人员冲突等情况时,安全员要及时协助处理,或者报告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患者有了自己的工作职务后,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了展示社交能力、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这有助于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电白区慢性病防治中心主任李冠强介绍,针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患者,中心还会奖励一些代金券,用来购买他们自己想要的商品。
“精神障碍患者是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怀、理解和接纳,才能顺利回归社会。”李冠强表示,针对患者,电白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坚持医疗质量与人文关怀并重。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积极推行各项物理治疗和工娱治疗等模式,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协助他们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加社交沟通和工作技能训练,促进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康复,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作者单位:电白区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