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抗原试剂盒”火了,频频出现在网络平台,各个家庭“踊跃”下单,电商平台销量猛增,甚至一度出现断货的现象。获得医保赋码的新冠抗原试剂盒,因支持扫码登记溯源,结果可以上传至穗康码、粤康码等官方平台,更是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确,随着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优化调整,抗原试剂作为新冠病毒快速检测的方式,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中山三院”)感染科专家提醒,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行抗原自测,建议大家理性购买,规范检测。
简易自测 并非人人都需要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明确指出,抗原检测主要适用于三类人群,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以及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换言之,并非人人都需要进行抗原自测,也不建议人们盲目购买检测。综合国内外的使用经验,以下几种情况不建议进行抗原检测。
首先是处于低风险区或是常态化管理地区的人群,这类人群进行抗原自测的意义不大,也起不到筛查的效果。其次,部分确诊患者将抗原自测作为观察新冠肺炎病情的指标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抗原会比核酸更早转阴,即会出现抗原已经转阴,但核酸依然是阳性的情况,此时患者仍然具有传染性,无法作为病情好转的指征。另外,一些无症状的健康人群更是没有必要盲目购买自测,尤其是不懂如何规范操作试剂盒的人群如年幼的儿童、年迈的老年人等,他们需要在懂得规范操作的家人指导下进行检测,否则很容易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结果无效,达不到筛查的效果,也徒增经济成本。
规范操作 检测结果才更可信
中山三院感染科医生庞毅华表示,抗原检测对操作环境有严格要求,不宜在过热或过湿的环境中检测,适宜温度为14~30℃。除此之外,要想获得正确可信的自测结果,还要严格规范抗原检测的操作过程,有以下四点注意事项。
第一,做好手卫生,因为新冠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外环境中可能存在少量新冠病毒的抗原因素,会对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务必正确洗手或使用消毒酒精消毒双手。第二,采集样本前应清洁鼻腔,保持鼻腔干净,保证采集的拭子样本不会太黏稠,这样有利于后续操作的进行。第三,一份检测试剂应对两侧鼻腔分别进行采样,将拭子在鼻腔黏膜旋转4圈左右,保证每侧采样时间不能短于15秒。第四,采集完毕的拭子放入含样本提取液的采样管中,旋紧管盖,旋转采样管8~10次,并静置至少1分钟,静置过程避免晃动,保证拭子和提取液充分接触并反应。含有样本的提取液滴入检测槽的量以4~5滴为宜,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结果。
检测完毕需要做好环境卫生清洁。虽然家庭中无专门的医疗垃圾箱,但也不建议将使用过的抗原试剂盒与生活垃圾一同处理。建议使用双层密封袋将使用过的抗原试剂盒装好,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作为一般垃圾放入密闭的垃圾桶中,在处理垃圾时注意将垃圾袋封口。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要在垃圾袋封口后进一步用消毒酒精进行消毒,以防止垃圾处理过程中感染他人。
不必恐慌 “假阳”结果不常见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相关应用数据分析,抗原检测假阴性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假阳性。假阴性的概率约40%,而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只有不到1%,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恐慌,担心一测立马变“阳”。那么,哪些情况会导致抗原检测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呢?
抗原检测试剂中的抗体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包括温度、湿度以及酸碱度等。如果稳定性被破坏,即有可能出现假阳性。举例而言,过酸的环境下,检测试剂中抗体的解离曲线发生改变则有可能出现假阳性。而网上所传的“吃橘子会使抗原检测呈阳性”,庞毅华解释,吃橘子大概率是不会影响抗原检测的结果,因为抗原检测时主要采集鼻部样本,而进食的橘子是通过喉咙进入食道,二者并不互相影响。“橘子的汁水呈酸性,如果刻意将其汁水滴在检测槽中,则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中山三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教授补充道。
出现假阴性的情况较多见,如:鼻拭子捅得不够深,只是稍微蹭一下鼻周,检测量不够;打开抗原检测试剂盒后没有及时检测,试剂受潮或变质,可能会出现检测无效或假阴性的情况;刚感染或症状消失进入恢复期的患者,因抗原检测要求体内病毒量达到104以上,而这两个阶段体内的病毒载量都比较低,此时检测,虽然体内有病毒,但结果极有可能是假阴性。
如果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自己无法判断是否为假阳性时也不要慌。先做好个人防护,与家人保持距离,佩戴口罩,有条件者可以佩戴N95口罩。同时,无论自己是否有发热、呼吸道症状,都要向所在社区、学校报备。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单独在房中进行隔离。有条件者或症状加重时尽快到附近发热门诊就医,进行核酸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就医过程不建议搭乘公共交通。
对症治疗 合理备药不囤货
防病于未然,家庭备药预防新冠肺炎是否有必要呢?林炳亮认为,随着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感染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隔离,隔离过程中可使用一些新冠肺炎对症的药物。因此,适当备药可取,但没必要盲目囤药。药物应根据新冠肺炎的症状,对症购买备用。主要有以下几类可备用的药物:一是解热镇痛药,以应对发热、头痛等症状;二是针对咽痛的药物或止咳药;三是抗过敏类药物,以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等鼻部不适;四是眼部用药,如眼药水以缓解结膜炎;五是抗生素类药物,用于预防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些激素类的应急药物和针对流感的药物,防止冬季流感叠加,加重病情。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 林炳亮 庞毅华 通讯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周晋安 甄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