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听过狂犬病,但并非每个人都了解。目前全球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流行,年死亡约5.9万例,是致死人数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我国狂犬病死亡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日常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的事件依然常见,随意处理伤口或因轻视而置之不理,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为狂犬病一旦发病,致死率高达100%。
有个性,病毒秘密入侵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临床多以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为表现。一般来说,病例在发病后的7~10天往往因呼吸、心脏衰竭死亡。
狂犬病毒比其他病毒更有“个性”,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后和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进行正面交战,而狂犬病病毒自带“雷达系统”,悄悄沿着神经末梢直接且准确潜入人体脑部,并在脑部大量复制,进而破坏神经中枢,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等到人体免疫细胞反应时已为时过晚。
我国95%的狂犬病由病犬传播,那么剩下的5%来自哪里?虽然狂犬病名称中带着犬字,但犬类不是狂犬病毒唯一的宿主,猫、鼬獾、红狐、貉、狼、浣熊、蝙蝠等动物也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狂犬病宿主和传染源。如果被来历不明的狗、猫或野生动物抓伤、咬伤,要及时、规范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虽然狂犬病发病后致死率为100%,但只要暴露后及时处理,可有效预防发病、减少死亡。
有暴露,妥善处理最关键
不同暴露程度宜采取不同处理措施,建议到犬伤门诊进行规范处置。
Ⅰ级暴露是指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为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其他医学处理。
Ⅱ级暴露是指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处理这类暴露伤口可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约15分钟,冲洗时应让水流方向与创面成一定角度。彻底冲洗后用含碘制剂(如0.025%~0.05%的稀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0.005%~0.01%苯扎氯铵)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清洁处理完毕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是指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皮肤被舔,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暴露于蝙蝠。暴露后请务必到犬伤门诊进行处理,处理措施除了与Ⅱ级暴露一致外,对于污染严重的病例,建议冲洗的同时用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擦拭创面,以利于更彻底地清除创口表面附着的污染物,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残留。清洗完毕后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及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注射疫苗后约2周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所以暴露后的首针疫苗接种越早越好,并且应按时完成全程接种。
相关链接:
广东省犬伤门诊查询方式
市民可通过以下方式查询到广东省犬伤门诊:
1.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首页“政务服务”下的“服务查询”栏目中查询,或在“广东疾控”微信公众号“疾控服务”中查询。
2.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官网搜索查询“广东省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单位(犬伤处置门诊)名单”。
3.地图软件中输入“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查询就近的门诊信息。
(来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