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消除脂肪肝,那么运动量越大越好吗?针对患者的热点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小英教授团队与其他团队合作,对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干预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脂肪肝。这项研究已被亚太代谢性肝病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相关代谢紊乱诊疗共识”等引用。
“我们一直将临床和基础做到真正意义的有机融合,而不只是结合。基础促临床、临床强基础良性循环,推动学科发展,也对推动代谢性疾病防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近日,李小英在广东广州接受记者采访。交谈中,他话语温润,亲切而睿智,将他如何带领团队坚持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探索内分泌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娓娓道来。
科研带动 突破发展瓶颈
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今年已经33岁了。1989年成立时,仅有4名医生。如今,三十而立,拥有医护近60名,病床61张,年出院患者超过3600人,知名度大幅提升。
2017年,李小英接手科室主任。他印象中,当时在中山医院注重临床的风格引领下,内分泌科的临床诊疗比较完善。“科室收治的患者病种不是集中在糖尿病,而是包含更多类型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很多疑难杂症获得明确诊断和治疗,亚专科建设不断发展。这体现了我们科室的综合诊疗能力。”李小英介绍。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提升学科影响力和建立良好的人才梯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瓶颈。”李小英说。
“寻求临床突破,离不开相应的研究。”李小英率领团队揭示肥胖、衰老、绝经等情况下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发现参与肝脏脂肪代谢调控的转录因子、核受体、肝细胞因子、类固醇衍生物,在国际上首先报道父代精神应激可引起子代血糖升高,并揭示其跨代表观遗传机制。
在“领头羊”的激励下,内分泌科厚积薄发,联合优势资源,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每年大约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率达50-60%,在全院处于领先地位。5年内,科室承担一大批国家级项目,包括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慢病防控专项“表观遗传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科室人员近3年在代谢领域发表论文81篇,影响因子超过10以上的有26篇。
在今年8月4日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排名中,中山医院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的学科科技量值排名第八。
科研促进学科发展同时,也激发医务人员的创新活力。科室的年轻新秀锐意进取,获得一系列人才项目和科研基金,成为学科发展的有生力量。
▲李小英(右)为患者看诊
多学科合作 精准施治
2019年,35岁的刘生参加常规体检,意外查出双侧肾上腺各有一肿物。忐忑不安中,他来到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双侧肾上腺巨大占位,直径均为6厘米左右。这一结果让刘生和家人大为吃惊。
为准确判断肿物性质,内分泌科在排除嗜铬细胞瘤等情况后,利用检验科最新质谱技术对患者肾上腺来源的激素进行全面检测。“我们很快明确,患者的疾病是出在肾上腺激素合成中的某个环节,即21羟化酶缺陷。”李小英说。
找到病因后,给予精准施治,考虑到患者一侧肾上腺瘤已压迫肾血管,肾功能完全丧失,予以手术切除。另一侧肿物没有明显压迫,通过服用激素进行替代治疗。3个月后,刘生情况良好,肾上腺占位明显缩小。
很多内分泌疾病患者多病共存,需要综合评估和干预。依靠中山医院的综合优势,内分泌学科建立“多学科合作团队”,如与普外科、ICU、内镜中心、麻醉科合作开展代谢手术治疗肥胖与糖尿病,与营养科合作开展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营养治疗等,极大提高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在亟须多学科诊疗的疾病中,甲状腺癌是最典型的一种。以往,这类病人需要在内分泌科、介入超声门诊、病理科等多部门穿梭。今年3月,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成立。该中心由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牵头,联合超声科、核医学科、普外科、病理科、介入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同搭建多学科参与、就诊流程优化、治疗后规范随访的诊疗平台。
“这一中心在提高诊疗效率同时,还通过科室合作,提高疑难及危重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随访评估系统,为病人开展长期、规范的随访。”李小英介绍。
智慧管理 提升区域专科能力
“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在社区就诊,而社区管理又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李小英介绍,目前提升基层能力是专科建设的主要突破口。
李小英坦言,我国糖尿病管理模式还有一些不足,涉及糖尿病患者院内外管理、患者信息的对接及不同系统协同问题等,需进一步探索突破。
“每一次糖尿病患者管理的迭代发展,都源于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实现管理突破的重要手段。”李小英说,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明确胰岛素使用量,指导患者用药,加上其他技术支持,实现糖尿病患者闭环管理;该技术还可以明确基层需要掌握的糖尿病知识,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可穿戴设备监测,能实现对患者用药、测量血糖、诊断预警等方面的管理。
2020年11月,中山医院-苏州相城大健康智慧管理创新项目启动。启动会透露,李小英团队创新研发的胰岛素剂量调整辅助决策系统(incdss)将落地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该系统离线抽取过去5年的2型糖尿病数据特征,机器学习建立胰岛素决策模型,结合指南和专家共识,可以给出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也就是说incdss就像一个人工智能医生,可以给患者开处方。”李小英介绍,“这个‘医生’的水平不亚于中山医院高年主治医生的水平。”
2019年,中山医院与苏州市相城区政府合作共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中山-相城糖尿病智慧管理项目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发挥医联体医院资源优势和专科力量,推动联盟内内分泌诊疗水平全面提升。
“在慢病管理能力提升的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的“医疗机构专科标准化建设赋能行动内分泌专科标准化建设项目”启动会上,李小英表示,新技术应用必然带来新的要求。有待通过建立糖尿病知识库、数据库、方案库、决策库的方式助力糖尿病管理;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内分泌专科管理标准,制订一些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标准,逐渐完善管理指南内容。
(作者单位: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栏目: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