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的陈海生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重症联合党支部书记、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陈海生的座右铭。从医30余载,陈海生是我国心血管外科技术最全面的专家之一,主刀各种高难心脏手术超过1万例,曾获广东省争创“三创一好”模范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深知这些荣誉背后的责任与担当,常常以此鞭策自己,守护好群众的健康心跳。
专注救心
陈海生曾有一张照片在网络疯传。照片中,他穿着皱巴巴的洗手衣瘫坐在地,背靠墙根,光着脚,昏昏睡去。
那是2018年父亲节前一天,救护车送来一名主动脉夹层A型危重患者。“病人到院时已接近休克,情况十分危急。但再危重的患者我们都必须接,也必须救。”这是陈海生的原则,他一直以此要求团队,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原计划和女儿外出度假,弥补因工作忙而缺失的陪伴,但奉行生命至上的他再次爽约。
从晚上8时奋战到第二天早上8时,手术顺利完成。走出手术室,陈海生拿起手机,看了一下女儿发来的信息:“20年来,早习惯了,我以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几年过去,陈海生仍旧能够完整复述这一段话。而当时他连笑都没了力气,靠着墙沉沉睡去。
麻醉医师看到,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照片很快在网络传开,陈海生因此成了网红。但他很少提这段故事,他更关心如何抢救患者。
他曾接诊一位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80岁的刘阿婆,因为身体条件差迟迟不能手术,不手术又有心梗风险,就在住院期间她还发生过心跳骤停。经过团队反复讨论,陈海生制定详细的手术与应急方案,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实施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3天刘阿婆就可以下床活动,康复良好。
像刘阿婆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陈海生团队经过多年打磨,TAVR手术在全省名列前茅,手术成功率达100%。
“疫”不容迟
2022年4月,广州突发本土局部疫情。作为心胸重症联合党支部书记,陈海生统一调度人员参加医院的抗疫支援队。4月11日,陈海生随队伍进驻白云区钟落潭镇白土村参加核酸采样任务。当时小组只有4名队员,而采样目标是2500人。时间紧、任务重,陈海生率先上阵。当晚该小组累计完成2600余例采样。
脱下防护服后,一名村民认出了陈海生:“你不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陈主任吗?”原来,陈海生曾为该村民看过病。看到平时专注攻克心血管疑难杂症的专家,现在满头大汗地奋战在核酸采样现场,村民不由得为陈海生竖起了大拇指。
时间回溯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令生效。当天下午3时,陈海生召集党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及入党积极分子,召开紧急动员大会。“危急时刻,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休假的马上返回广州,原地待命,随时听候上级党组织调度。”陈海生在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2月份,医院成立医疗队开赴武汉,心胸重症党支部共派出12人支援武汉。
陈海生深知,抗疫与常规医疗救治同等重要,他坚守医院,在医疗物资最紧缺、条件最艰苦时,想方设法救危救急,以实际行动践行“我是党员我带头”。
2020年1月30日,正值大年初六,一名体温38.8℃的男子突发胸痛入院,急诊CT的结果显示该患者已有大量心包积液,危在旦夕。当时医院已经实行严格的发烧患者接诊流程,但时间不容许再等待核酸报告。“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这台手术让我来做。”陈海生马上向医院防疫领导小组汇报,启动防疫紧急救治通道。
30分钟后,该患者被送进专门的应急手术室,所有手术人员按三级防护标准进行工作。平时需要7小时的手术因防护带来的不便,陈海生带领团队整整进行了9个小时,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
据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陈海生完成急、危、重症手术322例和其他择期心脏大血管手术654例。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栏目:广东好医生好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