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是早产儿,从小就担心会不会长不好、长不高。”日前,“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走进广州,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简称“广医三院”)举办“健康成长,非你莫‘暑’”健康科普活动,由该院儿童生长发育专家共同普及儿童身高发育科学知识,提供身高管理一对一咨询,并向50名发育较为迟缓的儿童提供免费骨龄检测。
我国儿童“矮身材”发病率3%
身高对人的影响可以体现在求学、就业、择偶等各个方面,也正是如此,身高发育成为绝大多数父母关注的生长发育问题。
身高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生命早期和青春期,广医三院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医生谭慧园介绍,一般来说,婴儿出生一个月后身长超过50cm,出生第一年增长25cm,这是身高发育最快的一年;第二年增长10~12cm,3岁至青春期平均每年增长5~7cm,青春期每年增长8~12cm,持续2~3年。
如果孩子的生长发育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则要警惕可能出现“矮小”。中华医学会儿科内分泌学组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儿童“矮身材”发病率约为3%,3~15岁需要治疗的生长迟缓儿童约有700万。但因为受传统观念、认知误区和科普宣传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儿童矮身材、性早熟等生长发育疾病的治疗率不足1%。大多数矮小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社交退缩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
动态监测孩子身高发育
身高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如此重要,但家长身高管理的意识、方法却有所欠缺。
“我们在门诊能感觉到家长普遍都很关心孩子的身高,但真正能了解孩子身高发育情况的家长却很少。”谭慧园介绍,与此同时,大多数家庭缺乏动态监测孩子生长发育速度的意识。例如3岁至青春期前,正常情况下孩子每年增长5~7cm,每年增长小于5cm、高于10cm提示可能生长发育异常。而这种监测需要家长记录下孩子今年、去年、前年甚至更早的生长数据。
“很多来看生长发育门诊的家长,我们询问家长孩子去年、前年同期多高,家长大多数是答不上来的。”谭慧园介绍,孩子发育速度变缓可能有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先天性的疾病,如哮喘、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以及后天性的疾病,如营养不良、运动不足等。了解孩子动态身高增长的速度,有利于医生排除疾病因素帮助孩子长高。
“我们在义诊和科普过程中还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大量喂养、进食补品、强制孩子摸高等等,反而会带来营养失衡、早熟危害、运动损伤等问题。”广医三院儿科副主任吴繁介绍。
“在城市来说,我们总以为营养状态已经是很好了,其实我们在临床上看到接近有5%的孩子是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如果是单从一些微量元素或者维生素方面去检测,甚至超过30%的孩子都没有达到健康状态。”谭慧园称,“不管是学龄前幼儿,还是学龄期的孩子,他们很多时间都是教室内活动,并不能得到很长的日照时间,所以大部分城市的孩子维生素D是不足的。”
谭慧园称,在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优质蛋白质的供给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提供很好的条件,孩子的生长发育肯定受影响,但是有些家长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套用到孩子身上,“一些减肥妈妈或者素食家庭,会把自己的饮食习惯放在孩子身上,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
儿童的身高60%~70%由遗传决定,但还受到儿童期营养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家庭生活方式等多种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科学管理孩子的身高、及时进行干预也有可能让孩子身高“逆袭”。从孩子出生到孩子骨骼完全闭合前(一般男孩骨龄16岁,女孩骨龄14岁左右),身高管理都是确切有效的。
“我们建议从孩子3岁起可以开始身高管理。”谭慧园介绍,可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开展身高管理,“孩子的生长发育是线性生长的,没有回头路,因此推荐早管理、早获益,坚持管理,时间越长,获益越大”。(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