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韩羽柔
孩子患上手足口病,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爱莫能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小儿专科主任陈剑锋教授表示,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掌握手足口病家庭护理小妙招,才能更有效预防控制疾病,让孩子少遭罪。
注意甄别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是手、足、口腔三个部位出现疱疹病变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常,手足口病有以下3个特点:1.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2.潜伏期一般是2~10天,平均3~5天;3.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
陈剑锋提醒,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大多数患儿都是轻症病例,婴幼儿手心、脚心、口腔可见红色的疱疹,还会出现发烧、恶心、呕吐、没有食欲等症状,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可以治愈。但要注意甄别重症病例,患上重症手足口病的婴幼儿会出现焦躁不安、呼吸急促且费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重症病例的早期征象,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避免后遗症。
患儿家庭护理“三做好”
面对症状较轻的手足口病患儿,家长们可以在家中为孩子做好护理康复。
一是做好口腔护理。手足口病在婴幼儿身上最大的困扰,并不是手足臀部的红色斑丘疹,而是出现在患儿口腔黏膜、硬腭与舌部、咽后壁的疼痛性疱疹和溃疡,伴有口腔疼痛,口水明显增多,会影响婴幼儿进食,因此做好口腔护理格外重要。家长可用生理盐水为患儿漱口,或者用棉签蘸生理盐水帮助患儿清洁口腔;在患儿进食前,家长可以准备祛热清凉的喷剂或者小冰块帮助他们降低口腔温度,从而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感,改善其吞咽困难和厌食的症状。
二是做好饮食护理。长着口腔疱疹的患儿会在进食时哭闹,甚至厌食、拒食。如果患儿营养不足,则有可能延长病程,增加并发症。家长可以变换烹饪方式,相比固体食物,半流食对患儿咽部的刺激较轻,患儿更容易接受,如把鸡蛋换成鸡蛋羹,把蔬菜换成蔬菜泥。此外,家长应多为小儿补充富含多种维生素、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促进小儿恢复,还应帮助小儿多饮水,饮水往往是最基础却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部分,多饮水不仅能够补充水分,还能起到冲刷口腔,防止食物残渣残留引发感染的作用。
三是做好消毒、隔离。发现小儿患有手足口病,要进行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患儿全家应勤洗手,房间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的不同物品,还应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容易沾到患儿唾液的玩具、墙面、地面等可以先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15分钟后用水清洗并抹干;患儿的餐具、奶瓶等使用煮沸的方式或者使用高温消毒柜进行消毒;患儿的衣服、被褥应单独清洗,使用70℃热水浸泡30分钟后清洗。
提前预防避免患病
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陈剑锋介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高发期,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地方;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应每天观察学生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及时隔离;家长应教导孩子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孩子的玩具及餐具应经常清洗消毒;符合疫苗接种条件者可以接种手足口病的相关疫苗,减少重症病例发生。
(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小儿专科主任 陈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