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2020年,我国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2021年更是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的消除疟疾认证,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疾病防控成果。然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2-04/25/007106.html

等待处理…

防止境外输入除了新冠肺炎还有疟疾

2022年04月25日

2020年,我国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2021年更是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的消除疟疾认证,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疾病防控成果。然而,境外输入性疟疾引起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2022年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强调了防止境外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性。

疟原虫是“罪魁祸首”

疟疾是由带着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人体后而感染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也被称为“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按蚊只是疟疾的传播媒介,疟原虫才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有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4种。

疟疾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蚊媒传播,按蚊叮刺吸入疟疾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入正常人的血时,会将疟原虫注入人体,通常10~15天后会发病。二是血液传播,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胎儿伤口,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另外,人体也可能因输入含疟原虫的血液而被感染。

疟疾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疟疾患者首先出现寒战症状,突然浑身发冷,冷得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常伴头痛、恶心和呕吐。接着出现高热,面色潮红,结膜充血,情绪烦躁,体温可达40℃以上,发热持续2小时至6小时,常伴全身酸痛。继之大汗淋漓,衣服常被汗湿透,体温迅速下降,全身乏力,其他症状消失,病人常感觉疲惫。

防蚊叮咬最关键

预防疟疾,防蚊灭蚊最关键。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皮肤暴露在外,可穿长袖、长裤或在皮肤暴露处涂抹驱蚊剂,同时尽量避免在按蚊活动高峰期(日落后)去野外。做好家庭防护,可使用蚊帐、纱门、纱窗,入睡前,在室内喷洒杀蚊剂或点蚊香,睡在蚊帐内,关好纱门、纱窗。做好周围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做好灭蚊工作。

出入境人员需要注意,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到达在疟疾流行区,要防止蚊虫叮咬;从疟疾流行区回国后若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方便医生诊断和治疗;诊断为疟疾后,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

相关链接: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蔓延,新冠肺炎与疟疾都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果不仔细甄别很可能会误诊、漏诊,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疟疾(尤其是恶性疟)患者被漏诊、误诊,有可能进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是新冠肺炎被漏诊、误诊,后果可能更严重,会导致更多的人感染新冠病毒。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为避免漏诊、误诊,应对新冠肺炎与疟疾的鉴别有个基本了解。

新冠肺炎和疟疾的传染源主要是现患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不同的是,新冠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而疟疾主要经媒介按蚊叮咬传播或血液传播。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对新冠肺炎和疟疾都普遍易感。

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疟疾则是根据类型不同,潜伏期长短也不同。间日疟有长短潜伏期,短者一般为12~30天,长者可达1年左右。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仿。恶性疟一般为11~16天。三日疟一般为18~40天。

新冠肺炎与疟疾都有发热症状,而新冠肺炎除发热外还有干咳、乏力等主要表现。少数新冠肺炎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疟疾一般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寒颤、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患者可出现昏迷、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症、循环衰竭或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

(郭倪君 整理)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