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
2022年1月30日是第69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5个“中国麻风节”。麻风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曾在全球广泛流行,是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之一。麻风病造成的三大危害不容小觑:一是麻风病致病、致畸,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劳动力丧失;二是由于社会对麻风病的不了解,对麻风病患者产生歧视和偏见,经常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三是麻风病的流行及其造成的残疾,增加了社会负担、卫生资源的消耗。
虽然目前麻风病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可以防治,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成为了历史。在广大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麻风病已经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普通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听起来可怕又陌生的麻风病,究竟该怎样治疗和预防?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麻风杆菌攻击免疫系统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并非遗传性疾病,不会通过生育遗传给下一代。麻风病存在家族聚集性,主要是患者在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导致的。据麻风病防治专家介绍,将女性麻风病患者刚分娩的婴儿与其隔离,婴儿可不发病。
麻风杆菌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和长期密切皮肤接触传播,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等组织。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会造成免疫平衡紊乱,产生过敏反应,造成面部、眼部、手部、脚部的一系列皮肤溃烂,并不断深入。
虽然麻风杆菌对人体会造成很严重的危害,但感染麻风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机体自然免疫力,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都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的比例也很低。
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的疹子。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导致病期拖延后,麻风杆菌会侵犯神经系统,导致全身知觉逐渐消失,无法感知冷热和疼痛,局部皮肤麻木、干燥、闭汗。病情再次进展后,患者会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眉毛脱落、眼睛失明、面部畸形和手足残疾等。
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我国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政策,当皮肤出现蚁行、灼热等异样感觉,红白斑疹、丘疹、斑块、结节等一块或多块皮肤损害,常有闭汗、感觉障碍的时候,应主动前往麻风病定点医疗机构检查诊断,或与当地皮肤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院(站)等联系咨询。目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矾(DDS)、氯法齐明(B663)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门诊治疗半年或一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
专家提醒,得了麻风病却因为担心被歧视而不治疗或拖延治疗,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健康和未来,也可能对身边的家人朋友产生危害。
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养成
麻风病经常有延误诊断的现象,一是病人自身延误,二是医疗延误。前者是病人对于自身症状并不重视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及时就医而造成的诊断延误。后者是部分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延误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往往症状都比较严重,因此,早期预防、早期发现麻风病十分重要。
目前麻风病尚无特定的疫苗可以预防,但接种卡介苗、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服药均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可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1小时或紫外线照射2小时即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日常居家应保持室内日照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等,以减少患麻风病的风险。如有密切接触未经治疗、处于传染期的麻风病患者,应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和消毒(如勤洗手)工作。
麻风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专家呼吁,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中国麻风节”来临之际,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消除对麻风病的歧视与偏见,打造一个没有麻风病危害的世界。
(郭倪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