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伟
陈焕伟(后排左二)一家三代从医
他从医30年,始终坚持以患者利益为重,对每一位患者都认真负责,设法降低病人住院费用。“用好病人每一分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不断攻破高难度手术,用坚定信念和精湛医术挽救患者生命。其非手术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验,由于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和住院费用,如今已在国内广泛应用。
他一家三代从医,接力守护百姓健康,初心不改。
他就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党总支书记、肝脏胰腺外科主任陈焕伟。曾连续两年被评为“岭南名医”。
■■ “绝不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失去母爱”
2012年,一位年轻肝癌妈妈舍命生子的故事牵动人心。一位准妈妈,当噩运突然降临,逼她在自己和腹中的孩子之间做出选择时,她毅然选择了后者。
此时,作为主管医生的陈焕伟却坚决不答应。曾经攻破许多高难度手术、挽救无数生命的他,再次用坚定信念和精湛医术挽救这对母子的生命。
他说:“您放心,我绝不能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失去母爱,也绝不能让一位母亲见不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大人小孩都要保!”随后他紧锣密鼓地召集全科医生多次进行术前讨论,请新生儿科、产科专家会诊,商讨术中配合事宜,并定下手术方案和时间。最终,手术成功,母子平安。
术后第二天,在得知患者经济条件不宽裕,无力支付治疗费时,陈焕伟马上发动全科捐款,更带头将1000元塞到患者手中。
而这对母子只是陈焕伟帮助过的众多患者之一,在他们心中,陈焕伟不仅是一位救死扶伤、医德高尚的好医生,还是他们值得信任的亲人。
从医30年,陈焕伟坚持以患者利益为重,对每一位住院患者他都悉心诊察、耐心解释,完善诊治流程,合理用药,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他坚持不用贵药,经常给患者垫付医疗费用,设法降低病人特别是贫困患者的住院费用。“用好病人每一分钱”,是陈焕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无论是节假日休息、出外公干或旅游,只要有患者急需他的帮助,他都会马上赶回医院,出现在手术台前。2021年大年初一,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陈焕伟带领肝移植团队连续战斗18个小时,进行两台高难度肝移植手术,帮助两位患者重获新生。
尽管临床工作繁重,但陈焕伟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十多年前,在历经三个月成功救治一位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后,陈焕伟马上进行总结,先后在国内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介绍非手术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经验,并获得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可大幅降低死亡率和住院费用,如今全国都将这一方法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他常对科室同事和年轻医生说:“做临床医生撰写论文不是为了晋升,而是要将我们好的治疗经验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同行知道这一方法,救治更多的病人。”
■■ 三代从医践行济世情怀
陈焕伟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曾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母亲也是一位儿科医生。在陈焕伟眼里,父母始终坚持“慈爱之心”,毕生贡献于儿童医疗事业。父母从医60多年来一直忙碌在儿科诊治一线,至今85岁高龄的父亲仍坚持每周出3次门诊。
在陈焕伟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工作经常是早出晚归,很难准时下班,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很多时候自己发热生病,父母都没时间耐心照料。陈焕伟说,他非常理解和支持父母的工作。看着一个个患儿恢复健康,茁壮成长,患儿家属感激不尽的情景,他从小就觉得当医生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医生能够治病救人,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这是莫大的安慰和成就感。”
耳闻目染,在父母的影响下,“医生”自然而然地成为陈焕伟一生的选择。1985年高考,陈焕伟毫不犹豫地填报医学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后,他主动放弃留校工作的机会,回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他的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也是一名出色的耳鼻喉科医生。
30年来,陈焕伟始终记得父母的谆谆教诲,无论再忙,他也总是礼貌待人,亲切随和。在医疗业务上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与钻研精神,帮助许多患者重获健康,凭借着优秀的医疗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认可。
如今,源于父母、爷爷奶奶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陈焕伟的儿子也选择了从医。儿子目前在广州医科大学攻读外科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儿媳妇也是一名生殖医学的博士研究生。在不同的年代里,陈家三代人初心不改,不约而同地选择成为一名医生,传承对医学始终如一的信仰,践行济世情怀。
(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栏目:广东医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