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抗疟采血现场
2021 年,第10 批援加纳医疗队进行普外科手术。
2000 年,广东派出第20 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图为妇产科医生在工作中。
1971年,中国首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部分队员出发前合影。
1971年10月26日,广东省的12名医生漂洋过海,奔赴赤道几内亚,从此拉开了广东医疗援外的序幕。
50年耕耘 播撒健康传播爱
50年来,广东累计派出61批共 907人次的医疗队员远赴非洲的赤道几内亚、冈比亚、加纳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多米尼克开展长期医疗援助工作。
50年前的非洲,公共卫生体系基本空白,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医疗设备简陋,缺医少药、缺水少电。在艰苦的条件下,医疗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工作。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当地民众解除病痛,带去健康和希望,赢得了受援国政府、民众的广泛赞誉。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是我省派遣时间最早、派员人数最多的一支医疗队,历届援赤几医疗队中已有304人次荣获赤几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奖——“国家独立勋章”,其中有10批医疗队全体队员同获殊荣。
2009年,我省又增派了援加纳医疗队,至今已派出10批。这支“技术专家”型队伍全方位地展示了广东医生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填补当地多项技术空白,创下多个“首次”,例如首次开展“输尿管镜手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可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手术”。在克里布教学医院、中加友好医院,医疗队通过日常诊疗工作、临床专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传播中医文化等多措并举,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2018年,仅由4名队员组成的援多米尼克医疗队抵达目的地,这个刚刚遭受飓风袭击的加勒比小岛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医疗及生活物资严重匮乏。经过3批队员3年建设,医疗队从零开始、从无到有,逐步帮助受援国医院建立诊疗规范、开设专科门诊,引入先进的泌尿外科、眼科微创手术技术,成功实施该国首例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在中多友好医院建立多米尼克首个心脏专科。
传承发展 援外创新树典范
自2014年起,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我省先后与加纳、赤道几内亚、马尔代夫合作开展对口医院合作援外创新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中加西非心脏中心”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是目前我省承担的开展时间最长、经费投入最多的援外创新项目。该项目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负责实施,与加纳克里布教学医院、库马西教学医院开展合作。6年来,省人民医院“爱心行”团队5次赴加纳,累计开展52台心血管专科手术;为加纳培养了第一位掌握介入治疗的心血管专科医生,为当地培训了15名心血管专科医生、8名专科护士,建立起一支心血管专科团队;“爱心行”团队历时69天完成加纳历史上首次1110人次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为当地政府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控政策提供有力决策依据。如今,“爱心行”已成为与“光明行”齐名、影响力巨大的援外品牌项目。
“中加妇幼健康工程”项目于2016年正式启动,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负责实施,对口帮扶中加友好医院。项目以妇产科、新生儿科专科建设为主,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和轮训计划,采取组团式的培养模式,为该院培养了28名专业技术骨干,包括妇科、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助产士、麻醉师和设备维修人员。潜移默化中将预防保健与临床医疗相结合的“大健康”“大妇幼”的服务理念与模式传输给加纳同行,实现医疗技术、产品设备、服务模式、健康理念、中国文化的同步输出。中加友好医院的高危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和救治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与2016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18.6%和31.6%。
“中马眼科中心”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负责实施,依托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医院建立中国在海外援助的第一家现代化、标准化的眼科诊疗机构——“中国—马尔代夫眼科中心”,为当地建立规范化眼科诊疗体系树立典范。开诊一个月内,已完成各类眼科门诊、眼科检查超过1000人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118人次,现场培训门诊和手术室护士各3名。
深耕细作 送医上岛系民生
广东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太平洋岛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2012年以来,我省与斐济、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萨摩亚、密克罗尼西亚、库克群岛、纽埃8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送医上岛”等一系列务实合作。
2012-2019年,广东先后派出23批专家分赴南太岛国,开展以“光明行”“爱牙日”和“中医康复”等为主题的“送医上岛”医疗义诊,举办健康教育和学术讲座,捐赠医疗物资。中山大学陈伟蓉教授团队8次上岛开展“光明行”义诊,2013-2019年期间完成白内障手术328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团队在岛国首次成功开展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成功为2名经他国医疗团队手术失败的重度前列腺增生疑难症患者实施手术,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
2017-2019年,我省4批12名专家赴斐济开展驻点技术帮扶和培训工作,依托中国商务部援建的斐济纳乌瓦医院,设立“斐济-中国(广东)医学培训中心”“斐济-中国(广东)纳乌瓦医院急救中心”。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设专科门诊、参与病例讨论、手术带教等方式培训当地医护人员,累计完成各类手术450多台;专业领域从最初的重症医学、心血管、内分泌逐步扩展到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和骨科,影响力也从纳乌瓦医院扩大到位于首都苏瓦的斐济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殖民战争纪念医院,受到斐济卫生部和受援医院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我省连续三年开展“岛国医学高级人才培养项目”,为斐济、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培养29名全科、护理、公共卫生骨干人才,为瓦努阿图培养了首位女性临床医学研究生。
主动作为 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一直以来,广东致力于在亚非、南太平洋岛国等地区推广青蒿素抗疟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抗疟团队坚持奋战在非洲抗疟一线,先后承担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科摩罗、多哥等多国抗疟援助任务,按照以清除区域性传染源优先的全球疟疾防治策略,采取青蒿素复方“全民服药、群防群治”的中国特色疟疾防治方案,帮助非洲多个国家完善疟疾防控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援科摩罗抗疟项目是我省援非抗疟标杆项目,自2007年实施以来,科摩罗全国疟疾流行得到遏制,实现疟疾零死亡。专家团队通过招募和培训村级疟疾志愿者、建立基层社区疟疾防治网络、培训当地技术人员疟疾治理能力等,完善当地疟疾治理体系建设,为高疟疾流行区域消除疟疾贡献中医方案、广东智慧。这是中国首次在非洲岛屿地区建立的疟疾防控试点,开启中国援助非洲防控疟疾的新篇章。
“中国(广东)-巴布亚新几内亚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示范项目”不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里维纳岛实现疟疾零死亡,还设立“中国(广东)-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防治中心”,在中心内建成疟疾质量控制参比实验室、蚊媒研究实验室、原虫镜检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并开展当地疟疾防治技术人员的镜检培训工作。
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广东先后派出4名公共卫生专家奔赴加纳和塞拉利昂,为当地社区医务人员、卫生官员、志愿者569人次开展公共卫生师资培训,传授我国急性传染病防控经验,提高当地埃博拉防控技术水平和能力。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为推进抗疫国际合作,我省先后以中国政府名义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3批共21人,分赴塞尔维亚、马来西亚、秘鲁执行疫情防控援助任务。3支专家组充分发扬广东医生“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出色地完成援外抗疫任务。
援塞专家组历经3次延期、部分轮换,在塞工作最长达82天,为塞方提供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方面的意见建议,荣获塞国“保卫国家”最高荣誉奖章和武契奇总统授予的“金质功勋奖章”;援马专家组涵盖了新冠疫情防控的所有重点专科,指导马方拟定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因地制宜向马来西亚政府提出防控“九条建议”,均被马方采纳,在专家组离开之前,部分建议已筹备落地;援秘专家组4名成员均是援鄂抗疫骨干,一线实战经验丰富,为秘鲁政府提供专业防疫指导意见,秘鲁政府为其授予荣誉证书和奖章。专家组回国后还多次受邀与海外同胞、华人华侨进行线上防疫交流,普及防疫知识,增强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广东援外医疗工作者们跨越半个世纪的坚守,铸就了辉煌,也将推动广东援外医疗事业更上新台阶。
(委交流合作处和委事务中心 供稿)
栏目:百年回眸践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