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教家风对孩子影响非常大。作为高度自律的医务人员,尽管平日工作很忙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1-09/20/003407.html

等待处理…

医生的孩子这样养成

廖欣 何家怡 李银换
2021年09月20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教家风对孩子影响非常大。作为高度自律的医务人员,尽管平日工作很忙,但没有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他们以身作则,以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和坚定不移的意志感染、鼓舞着“医二代”。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江门市中心医院“医二代”优秀学子频出。今年该院共有42名职工子女获本科或以上院校录取,本科31人,硕士11人,其中被985、211院校录取12人。而选择读医的有近三分之一。

让我们走近该院三位“医二代”优秀学子,看看医务人员父母与“医二代”是如何医心相传,一脉相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父亲彭超和母亲陈惠莉的影响下,“医二代”彭沛源也走上了从医之路。5年前,彭沛源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临床医学专业。今年,大学本科毕业的他继续深造,并考取南方医科大学眼科(硕士),选择与父亲、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彭超相同的专业。

“小时候,我不懂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彭沛源说,他从小就很崇拜父亲,看到父亲救治病人、给病人健康,感觉做医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回忆起小时候,彭沛源说,父亲经常参加学习,上夜班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吃饭吃到一半就跑回医院看病人。以前不能体会父亲怎么这么忙,现在自己到了临床一线,才深刻地体会到医务人员的辛苦,也认识到医生的崇高使命。

彭超和陈惠莉表示,医务人员平常确实工作比较忙碌,孩子经常周末独自在家,小学三年级开始自己坐公交车上学放学,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这对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品格也有较大帮助。

“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实实在在。”这是父母经常教育彭沛源的一句话,这个“医二代”家庭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坚守初心,为患者服务。

“放养”成就孩子

清华大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前不久,江门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护士马雁秀的儿子许洋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胸有凌云壮志,没有高不可攀。”这是马雁秀经常教育许洋的话,也鞭策着自己和儿子要始终勇于走出舒适圈,挑战更高的平台。

去年抗疫初期,作为放射科护士,马雁秀坚守在抗疫一线,在方舱CT参与发热病人的检查工作。马雁秀和同事时时刻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但从没有一丝退缩和懈怠。

抗疫背景下,马雁秀和儿子时刻关注疫情中种种人性的光辉,让孩子理解医护人员的奉献,培养孩子的慈悲之心。“抗疫期间,我们勇敢工作,笑对生活,也让孩子在体会战疫不容易的同时继续专注学习,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马雁秀说。

在教育孩子上,马雁秀把教育方法概括为二字——“放养”。放养,放的是选择的权力,养的是习惯与性格。许洋对待学习也十分认真,他把自己学习内驱力与乐学、恒学、博学联系起来。他认为,乐学,即兴趣与热爱永远是学习动力的第一来源;恒学的前提是清晰的自我认知与选择;用“博学”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科,最终在高考中考取优异的成绩。

父母言传身教,孩子严于律己

在今年高考中,阳毓虹在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器乐类排名全省第一,收到中山大学表演(钢琴)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自己靠自己。”这是涂国霞和丈夫最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父母以身作则,也深深影响了阳毓红。

“德高医精 仁心仁术”是该院的院训,推动着涂国霞在专业上不断精进。作为江门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副主任护师,涂国霞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不断学习进修。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阳毓红严于律己的性格源于妈妈。阳毓红说,父母平日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她以父母为榜样,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认真学习。

在涂国霞看来,作为“医二代”,自力更生是他们的标签,阳毓红也确实表现出比同龄人更独立自主。在学习上,阳毓红从4岁开始学钢琴,备战高考时她合理安排时间,白天在学校认真上课做好笔记,晚上则一心一意练琴,每天坚持练3小时。

谈及教育方法,涂国霞说:“没什么特别好的方法,一般我是放手让她自己去做,去规划。人生一定是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生活,谁也帮不了谁。”

(作者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