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杨智聪
有一种职业,不在临床一线救死扶伤,却默默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一群人,以科研为依托,以疾控为中心,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学监测、流行病学预防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撸起袖子干疾控,顶天立地做科研,扑下身子抓教育;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们被社会和广大市民所熟知,他们是公卫医师、疾控人。
杨智聪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也是公卫医师、疾控人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之一。
炽热初心 筑牢公卫堡垒
“这个奖是给所有疾控人的!”杨智聪说。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杨智聪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他说:“除了医务工作人员,总书记第二个就提到疾控工作人员,对疫情做出贡献的人,党和人民都不会忘记。”
1984年大学毕业后,杨智聪获得留校任教的机会,从辅导员、宣传干事、到教研室讲师,一路走来总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未能很好地应用在实践中,毅然选择离开学校投身疾控事业,入职广州市卫生防疫站(广州市疾控中心前身)。
80年代的广州,卫生设施简陋,在番禺河涌区域,上游倒垃圾洗马桶、下游淘米洗衣喝水,霍乱流行特别严重。杨智聪就是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和专业知识奉献在传染病防控第一线。每次接到霍乱疫情报告,他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早一刻控制污染的水源,就能早一刻控制疫情的蔓延,就能挽救多几条生命”,而每次疫情的处置,疫点一待就是一两周。
广州曾是我国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防控的主战场。多年来,杨智聪带领疾控人爬过铁门紧闭的天台、趟过杂草丛生的工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投放药物,不断向疫点周围每一个脏乱差的蚊虫孳生地发起攻击。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总结,他提出“早、准、狠、久、全、实”六字方针,有力推动登革热防控工作向日常防控与疫情处置相结合的主动防控转变,向强调早发现早处置的及时防控转变,向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精准防控转变,向各级各部门广泛参与、明确四方责任的全面防控转变的“广州模式”,相关成果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从霍乱、登革热的疫点处置,到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埃博拉……杨智聪一直用自己的专业、敬业、奉献践行着共产党员“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恒守初心 彰显党员担当
多年的疫情处置经历,杨智聪深知公共卫生的重要意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广州市疾控中心派出专家参加广东省赴川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奔赴灾区,有着丰富传染病防控经验和管理协调能力的杨智聪作为领队,1天内组建完成涵盖传染病防制、消毒杀虫、食品卫生、环境饮用水卫生等各领域专业人员的10人队伍,一个半小时内完成队伍集结。
面对重灾区出现气温升高持续降雨下遇难者尸体迅速腐烂,幸存灾民挤住在四周污水横流、垃圾满地的帐篷里的情况,杨智聪当机立断,一方面建立临时党支部,搭建前方作战堡垒,一方面带领队伍在江油、响岩和南坝间迅速铺开灾后传染病调查评估、食品饮用水监测、环境消杀、卫生知识宣教、灾民心理干预等各项工作,被当地誉为规范卫生防疫工作的标杆,还收到“地震无情致大灾 广东有情防大疫”的锦旗,临时党支部也获评2008年广东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9年12月31日中午时分,武汉发出“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通报,凭着专业的敏感性,杨智聪立刻组建中心内部的“关注武汉疫情”工作群。随着广州新冠抗击战号角的吹响,作为疾控“掌门人”,杨智聪打破疾控中心原有的建制,成立“1+8”应急防控体系,依托防控组分别组建8个临时党支部,成立四支“党员先锋突击队”坚守在防控一线,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他不仅带领专家团队10天出台51个技术指引,指导全市各行各业、各类人群的疫情防控,还根据疫情特点,先后十多次调整中心人力分配,确保流行病学调查质量。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杨智聪依然带领干部职工战斗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的疫情防控第一线,履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实际行动践行公卫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不忘初心 谋绘疾控新蓝图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计算机尚未普及应用,杨智聪便开始自学编程,他认为只有把疫情数据通过计算机录入、存储与统计,才能真正促进疫情报告的准确与高效,还编写推广了“广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软件。
2003年非典后,“广州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功能与国家推行的网络直报系统设计理念不谋而合。杨智聪的创新意识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并被邀请为国家建立传染病直报系统交流建言献策。此外,他还主导开发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促进中心用科学数据、科研成果指导防控工作思路。2006年,他牵头的《病原快速检测实验室》实现了中心重点学科零的突破,他带领学科成员取得的成果不仅增加了疾病防控措施的技术含量,还在快速准确处置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又带领团队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疫情防控智能呼叫平台、交通系统发热监测体系,上线“发热门诊地图”、AI自测小工具,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实现疫情的多方位监控和预警等,使得创新性的科技抗疫思路继续走在全国疾控系统前列。
后疫情时代,面对国家对卫生应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杨智聪积极推动医校融合,与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开设“公共卫生应急特色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掌握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实际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开创了全国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的先河。
“我是党员,就应有责任和担当。”近四十年的从业生涯,疫情当头,他冲锋陷阵;学科建设,他突破创新;行业发展,他建言献策。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杨智聪扎根疾控事业,不懈奋斗,炙热奉献,把家国情怀融入到守护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业中,演绎了公卫医师、疾控人不一样的职业精彩!
(作者单位:广州市疾控中心)
栏目:医心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