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Content/weixinlogo.pn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以下简称“粤东医院”)入选为广东省第四批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至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http://huabao1.guangdong12320.com:8080/m/content/2021-04/26/003913.html

等待处理…

中山三院帮扶粤东医院在强基层建设中完成华丽转身

当地医疗环境发生巨大改变

中山三院
2021年04月26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以下简称“粤东医院”)入选为广东省第四批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至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广州、梅州、肇庆三座城市的四个院区中,广州天河院区、梅州粤东医院两个院区均入选高水平医院,中山三院院区建设再次结出硕果,也彰显了基层帮扶的成效。

帮扶工作开展近六年多来,粤东医院从二甲到三甲,从山区县医院到粤东医疗高地,完成了强基层建设的华丽转身。尽管受疫情影响,至2020年底,医院年诊疗总人数增长153.6%,出院病人增长78.5%,门急诊量同比增长155%,手术总量增长173.1%,其中三、四级手术分别增长262.1%、1360%。医院危急重症诊治水平显著提高,分级诊疗政策深入落实,“大病不出县”医改目标初步实现。

垂直托管、分院区布局打通资源共享路径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地,户籍人口约500万,2014年前仅有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距离广州约400公里,车程需4个半小时,解决看病不便的难题成为当地群众的核心诉求。

梅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37年,属二级甲等医院,床位规模不足400张,发展一度陷入“方便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力不如三甲医院”的窘境。

2014年10月,梅县人民医院被梅县区政府全权委托中山三院经营管理,正式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梅州市、梅县区两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从资金到政策全面支持,中山三院从人员到技术全情投入。

中山三院选用了最能发挥优势医疗资源效用的垂直托管方式,并进一步将粤东医院作为中山三院的一个分院区来布局,最大限度地打通了资源共享的路径,为当地解决了限制发展最关键的“人”的问题,并迅速打破了当地理念落后的发展桎梏。

在垂直托管和分院区管理路径下,中山三院从院本部委派专家担任粤东医院常务副院长,主抓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每月派出不少于20名来自各个学科的专家到粤东医院指导,并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定期委派院本部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2017年8月起,粤东医院从院本部聘任了21位专家教授作为双聘学科带头人,每月至少一周在院开展医疗工作。同时,粤东医院所有科室均接受本部对应科室的垂直管理,部分行政及临床骨干赴院本部接受严格的培训学习。

自2014年10月以来,中山三院先后派出240多名各领域专家到粤东医院长驻或短期指导,医院7名党委委员中就有2名是院本部长驻专家,粤东医院共享院本部60多个科室的医疗资源。

激发当地职工内生动力

托管粤东医院以来,中山三院探索出了“中大-粤东”模式的医联体建设新路,给当地医疗环境带来巨大改变。

本部派出的专家是粤东医院发展的领路人,而粤东医院的发展必须依靠占据绝大多数的本土力量。

从托管开始,中山三院就在寻求激发当地职工的内生动力,重塑医院文化。

接手之初,帮扶管理团队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头脑风暴”。中山三院原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教授李刚担任粤东医院首任执行院长。以“规范制度建设,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培训会、讨论会全员覆盖,职工们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各抒己见,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院领导当场协调,给出解决方案。民主讨论的方式激发了当地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也促成了制度建设的高效。

同时,对主动提出需求的科室,院本部精心挑选博士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甚至医院学科带头人担任科主任,当地原科主任担任执行主任或副主任。首批进驻专家很快以实力赢得当地医务人员的信任,他们多数持续驻守粤东一年,给了当地“人在心也在”的定心丸。

一段时间后,一些心有顾忌、持观望态度的科室,看到原本比肩的兄弟科室水平在飞速进步,很快扭转了观念,纷纷主动要求帮扶。

通过坚持定期开展讲座、促成科室业务学习制度化、将学习成果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当地医务人员强化了对中大文化、中山三院精神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认同,积极勤练内功,为粤东医院本地战队的成长持续发力。

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明显改变在粤东医院发生。空闲时间,医务人员开始主动参加学术会议、看书学习,研究如何开展新技术;同事之间,有时会为了一个医学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过后依然气氛融洽;护士工作主动性和服务意识明显提高。中山三院“医德至上、博积精勤”的精神内核开始在粤东落地生根。

时至今日,粤东医院人文氛围、医务人员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已经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专业人才梯队,现有职工1227人,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158人,中级职称322人。

让学科建设成为医院发展“永动机”

学科建设是医院医疗水平、科研实力、学术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窗口,完善学科布局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接管不久,中山三院帮扶管理团队就开始结合梅县区疾病谱、院本部优势学科及粤东医院未来发展方向,逐步增设新专科、完善当地学科布局。内分泌科、肝病内科、精神心理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在高起点上陆续筹建并发展起来,两院区对应科室定期开展远程会诊,常态化互动并实现院际间人员有序转诊。

对于学科而言,要得到良性发展,必须拥有稳定的、切合实际的学科方向。在帮扶管理团队的统筹下,各科室开始探索、凝练符合科室实际的研究方向,开展亚专科建设,并注重培育技术专长,形成专病诊疗特长,进而打造总体专科优势。医院层面还通过综合调查及数据分析,从临床科室中挑选出具备一定实力或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科,给予政策、人员、设备、资金的大力支持。这一举措使得众多临床专科跃升至当地领先水平,职工个人也在明确的学科定位中找到了职业发展方向,科室和个人的发展构成了良性互动。

前瞻性的学科布局,在六年间已经让粤东医院发生了触目可及的蜕变:肝脏内科率先在全市开展肝癌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引进人工肝治疗等一系列肝病诊疗先进技术,在粤东地区形成了“看肝病到粤东医院”的品牌影响力,并出任梅州市疑难重症肝病专科联盟“盟主”;医院分子诊断室通过梅州市卫健局验证,挂牌梅州市分子诊断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医院逐步获得了跨区域的影响力。托管六年多来,医院科研立项185项,获资助金额162万元,比托管前增长250%;实现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及SCI论文等零的突破,学术论文登上国家级期刊、统计源期刊、SCI等的数量日益增多。

学科建设带来了医疗技术的进步、科研实力的提升,成为医院发展的“永动机”。

以创促建 找到制度落地利器

在经历了中山三院下沉专家团队2年托管后,粤东医院在医疗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11月,粤东医院正式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创三甲”行动,并以此作为制度落地的契机和不断提升的利器,以创促建,进一步促进粤东医院全方位的规范和健全。

提出“创三甲”目标后,中山三院派驻专家团队与粤东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战500多个日夜,制定、修订系列规范性文件,梳理完善管理制度近800项、应急预案60项,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培训和考核近3000场,完成PDCA项目近200个。

全院总动员之下,通过不断查漏补缺、持续改进,医院行政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得到全方位大踏步前进,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2018年5月,粤东医院正式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一切水到渠成。

由于托管粤东医院的成功经验,在广梅开发区医院投入使用时,当地政府再度向中山三院伸出橄榄枝,2018年2月,双方签订托管协议。而在广梅开发区医院的托管中,发挥主力作用的正是已经成长起来的粤东医院。从被帮扶到有余力为外界输血,再次印证了这所当年县二甲医院在有效帮扶下的华丽逆袭。

现代化管理引领医院不断前进

现代化管理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后三甲”时代,探索现代化管理模式才能引领医院不断前进。

2019年开始,粤东医院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平衡计分卡”管理模式,从与医院发展相关的几百项内容中,重点挑选出包括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调整健康管理模式等30个内容作为关键事项,医院每年和管理层签订责任书并加强考核。

从2017年开始,粤东医院也在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升级。2018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后,该院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与医院业务量增长速度相互匹配,为进一步综合监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建立了“移动互联网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使挂号、付费等就诊流程更加便利。下一步,粤东医院还将谋求与院本部实现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让梅州地区的患者能更便利地享受院本部的优质医疗资源。

如需下载相关版面可登陆网页端
广东12320
http://www.guangdong12320.com

数字报首页


分享到

微信

QQ

QQ空间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