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
图虫创意
疼痛,可以说是肿瘤患者的一大烦恼。它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对躯体造成影响,更对患者的情感、精神造成损害。目前,我国新发癌症患者中,癌痛发生率约为40%~65%,其中晚期伴癌痛占50%~75%,而近20%的患者未接受任何止痛治疗。早在2001年的亚太地区疼痛论坛上就已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所以建立对疼痛正确的认识,消除疼痛从而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是每一位患者都应享受的光明未来。
● 疼痛影响广泛 可致恶性循环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是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随现存的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肿瘤患者的疼痛主要包括三种:1.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如肿瘤压迫、侵犯周围血管神经、内脏、骨骼,颅内压升高等;2.与癌瘤相关的疼痛,如病理性骨折、空腔脏器的穿孔、梗阻、压疮等;3.与治疗有关的疼痛,如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化疗后的副反应等。疼痛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都会产生广泛影响,从而导致疼痛的恶性循环,比如,长期腹痛导致食欲下降、身体虚弱,机体抵抗力也随之降低,肿瘤进展速度加快。
● 恰当评估疼痛 高效缓解疼痛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主诉、性质、影响等进行疼痛的评估。患者作为疼痛的主体,疼痛是主观的感受,如何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疼痛程度、缓解程度十分重要。恰当的表达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合理地调整镇痛方案及方式,高效地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改善生活质量。常用的疼痛评价方法有口头叙述法,数字评估法及视觉类比量表。
口头叙述法(VRS)是将主诉疼痛分级,分为无痛(0级)、轻度(1级,有痛感但可以忍受)、中度(2级,不能忍受,睡眠受到干扰)、重度(3级,疼痛剧烈并伴有出汗、烦躁、休克、被动卧床等,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及极度疼痛。患者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表达。
数字评估法(NRS)则是将疼痛的感觉量化,将一根直线十等分,其中0代表无痛,10则代表患者能想象出的最剧烈的疼痛,然后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进行标记,图片中的人脸表情也可以作为参考。数字评估法中的0,1~3,4~6,7~10分别对应VRS中的0、1、2、3级。两种评估方式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出疼痛程度。
疼痛的缓解程度又该如何表达呢?首先根据数字评估法将服药或者其它镇痛操作前后的疼痛水平进行量化,然后计算疼痛减轻程度,即镇痛前后疼痛分值的差值占镇痛前疼痛分值的百分比。如小明初始疼痛分值为6分,服用缓释吗啡片后疼痛可缓解至3分,则小明的疼痛缓解程度是(6-3)/6×100%=50%,也就是说服药后疼痛缓解了一半。
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疼痛程度与缓解程度,有助于增加医生对患者的了解,从而在镇痛方案的选择调整上更加及时、准确,这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 合理用止痛药 更好发挥药效
常用的止痛药物通常分为阿片类镇痛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吗啡)和非阿片类镇痛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药物(如激素、镇定药物等)。
使用止痛药物,不少患者会担心副作用特别大。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存在的,但同时也是可控的。如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会出现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其中恶心呕吐等反应大多是暂时的,或是患者可以忍受的,而便秘则可以通过服用一些缓泻剂进行预防。用药过程遵循定时、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等准则,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止痛药物的副作用是可以完全被它带来的生活获益所掩盖。
另外,有些患者还会担心经常服用止痛药物会上瘾,越吃越多。
首先要区分毒品的成瘾性和镇痛药物的生理依赖性。前者是为追求精神上的快感而滥用化学物品所致,成瘾者为获得更多快感往往不顾药物使用的方式与数量。而镇痛药物的生理依赖性,是一种正常的药理学反应,是合理的依赖。缓解7、8级的疼痛,可以安然入睡,这是肿瘤患者对正常生活的一种追求。医生在指导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时,会遵循适量原则,按需给药,当患者疼痛因病情缓解控制时,会逐步减量。调查显示,慢性癌痛患者在疼痛缓解后继续寻找镇痛药物的情况是极少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感觉服用当前镇痛药物不能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时,应该主动告知主管医生,不要擅自增减药物或是联合使用多种镇痛药物,这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出现风险。患者遵医嘱服药,才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 邓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