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洪梅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辖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为58600人,是东莞市最具发展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镇区之一。2013年该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全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率均不足60%。
近年,东莞市公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办公室、原洪梅镇卫计局结合洪梅实际,以打造“健康洪梅”为整体目标,探索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杯’家庭健康知识竞赛”为促进手段的健康促进模式。至2021年,该镇已成功举办六届“健康杯”知识竞赛,通过“知识竞赛-技能演练-情景剧演绎”相结合的竞赛模式,全方位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
同伴教育模式 营造健康氛围
该竞赛活动由原洪梅镇卫计局组织,负责技术方案指导、部门协调、解决经费等;洪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主要负责活动策划与宣传、竞赛题库制作、竞赛场地布置等;各村(居)委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办,向各村及社区进行活动推广、号召家庭参赛、现场组织观众,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收集报名信息、对签约家庭开展健康干预、指导家庭竞赛前的健康知识学习。
参赛对象范围为全镇10~60周岁常住居民,要求参赛队员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组参赛对象必须来自同一个“家庭”,可以是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也可以来自更大的“家庭”,如同一个公司、学校或企业。已创建的广东省健康促进单位必须报名参赛,每村至少1户被评为广东省健康家庭的家庭必须参赛。
同伴健康教育是具有某方面相似特征的人(如同事、同乡、邻居、相同疾病患者)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此种方式打破传统的以专职健康教育人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更容易进行平等交流,将健康目标转化为群体行为。该活动运用“政府投入小,居民积极性高”的同伴教育模式,凭借家庭或单位成员间的相互影响,营造健康氛围,更好地带动家庭或单位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减少政府投入。
开创“知识竞赛+技能演练+情景剧演绎”新模式
竞赛内容以健康素养66条和居民膳食指南为重点,以镇疾控中心提供的《东莞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大赛参考题库》等为参考,主要涉及基本健康常识、健康行为生活方式、传染病及慢性病的防控、妇幼保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急救技能等与公民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为全面提升参与者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洪梅镇采用知识竞赛(必答题、抢答题)、技能演练及情景剧表演相结合的竞赛模式,同时开展线上答题活动及开启微信投票环节以提高大众的参与度,并增加艺术表演以活跃竞赛气氛。其中心肺复苏是每届技能演练环节的必考内容;情景剧演绎环节是参赛队伍以健康素养66条为蓝本自行编写演绎剧本实现健康科普,如第六届参赛作品快板说唱健康素养66条、狂犬病预防知识小品等。
2013年洪梅镇举办第一届“健康杯”家庭健康知识竞赛至今,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由单一的知识竞赛转向“知识竞赛-技能演练-情景剧演绎”相结合的相对成熟的竞赛新模式,全方位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通过知识竞赛和技能演练促使参赛选手积极获取掌握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居民在制作演绎情景剧的过程中,加深对健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寓赛于乐,深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使健康知识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深入人心。
先科普后比赛 优化竞赛流程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合村委,在赛前半年,以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契机,结合慢病上门随访、产后访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签约家庭普及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赛前两个月,动员至少接受三期卫生宣教的签约家庭进行参赛预报名,并进行赛前强化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赛前一个月,组织各村居委健康教育专干召开赛前动员会,布置竞赛活动事宜,并通过“洪梅社卫”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竞赛通知,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度;赛前一周,抽调专家制作竞赛题目,要求每年竞赛题目的10%为非复习题库题目,且与往年相同率不超过20%,每组题目内容均涵盖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素养等知识,并保证每支参赛队完成不少于12题(必答题和抢答题)。
该项目工作成效明显。洪梅镇10个村的村(居)委和4个卫生服务站在辖区内大力推广和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等,2019年共发放《健康素养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10000份,参加“健康杯”竞赛的家庭达100多户,参与线上答题的人数为100人次。洪梅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形成率均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东莞市洪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栏目:健康促进实践案例